
当6GW算力与10%股权交织,OpenAI与AMD的合作超越了简单的商业合作范畴,成为一场用技术订单换取产业控制权的豪赌。10月6日,外媒披露的协议细节揭示了AI时代的残酷真相:算力不再是普通的买卖,而是战略武器;巨头之间的联盟也不仅仅是供需关系,而是通过股权锁链编织的权力网络。OpenAI在与英伟达紧密合作的同时,又与AMD签署了“6GW算力+最高10%股权”的协议,背后隐藏的是全球AI算力缺口的压力以及科技巨头对产业链上游的野心。
6GW算力并非只是一个数字,它代表了AI的“粮食储备库”。按照行业标准,1GW算力相当于100万台高性能服务器的运算能力总和。因此,6GW算力意味着600万台服务器级别的算力。这大约占2024年全球AI训练总算力需求的10%。更重要的是,这6GW算力不是一次性交付,而是分阶段落地,首批1GW将在2026年投入使用。这意味着未来3-5年内,OpenAI将拥有持续扩张的算力储备。GPT-4的训练消耗巨大,而GPT-5的参数规模预计将是GPT-4的10倍,进一步加剧了对算力的需求。AMD的Instinct GPU虽然在高端市场份额不及英伟达H100,但其高性价比并行计算引擎恰好满足了OpenAI大规模日常训练和推理的需求。
更引人注目的是“最高10%股权”。AMD当前流通股约16亿股,1.6亿股认股权证对应10%股权。按AMD 2025年10月6日收盘价计算,这部分股权价值160亿美元。OpenAI不需要支付现金,而是通过芯片部署进度和股价里程碑来行权。这种深度绑定使得OpenAI成为AMD的利益共同体,双方利益高度一致。此外,这种股权绑定可能带来董事会席位,使OpenAI能够参与AMD的战略决策,从而反向定义芯片设计。
选择AMD的原因在于算力安全。2024年,OpenAI的算力支出占营收的42%,其中80%流向英伟达,单一供应商依赖度极高。英伟达H100的全球出货量有限,OpenAI能拿到的份额不足20%。AMD的出现为OpenAI提供了备份方案,使其能够采用双供应商策略,降低算力成本。这种组合既能保证顶级训练任务由英伟达负责,又能通过AMD的大规模推理和预训练来降低成本。
这场合作可能开启一种新的行业常态,即AI公司入股芯片厂。谷歌、Meta和微软等公司已经开始类似操作,以应对算力缺口。OpenAI凭借其强大的资本实力,可以利用未来订单换取芯片厂的股权和产能优先权。这种模式改变了传统规则,AI公司开始用需求规模反向定义产业,迫使芯片厂与其深度绑定。
6GW算力的部署按钮已经按下,10%股权的锁链正在收紧。OpenAI与AMD的联盟实质上是“用需求换产业链控制权”。在AI时代,算力比石油更加重要,掌握算力就能训练更强的模型,控制算力供给就能卡住行业的脖子。英伟达也在积极扩大产能以稳住客户,但OpenAI的双雄押注传递了一个明确信号:算力安全才是关键。未来,我们会看到更多类似的“算力换股权”案例,这是产业链从线性分工走向网状联盟的必然趋势。这场合作的意义不仅在于两个公司的胜利,更是新时代的注脚——当算力成为战略资源时,巨头的竞争已从产品竞争升级为产业链控制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