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距离中秋还有半个多星期,超市里月饼柜台已经提前摆好。来往的年轻人多半只是匆匆看一眼就走,曾经靠争议刷存在感的五仁月饼,现在也逐渐不受关注了。
月饼一直是中秋节的必备品,但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突然不怎么喜欢吃月饼了呢?了解市场实际情况后,发现年轻人对月饼的态度有了变化。
在老一辈眼中,五仁月饼代表着“团圆和睦”,但在年轻人却觉得它是“吐槽的常客”。五仁月饼在网友整理的“月饼黑名单”中一直占据第一的位置。有人说咬到那硬邦邦的青红丝总是扎得牙疼;也有人觉得坚果和糖油搅在一起吃着特别腻。物资匮乏年代,五仁月饼因为集齐各种坚果显得珍贵,但现在零食柜台上杏仁、核桃、腰果随手可得,谁还会为了几口坚果忍受又甜又腻的饼皮呢?
今年9月初,桃李面包为五仁口味蛋月烧投放的电梯广告引发轩然大波,文案写道:“要说五仁不好吃,那是因为你还年轻,还没经历过生活的苦涩。”这种广告方式让网友感到不满,认为这是情感操控消费者。广告上线后很快被撤下,尽管桃李面包道歉,但还是难以平息大家的愤怒。
市场上许多五仁月饼包装靠“情怀”和“经典”吸引人,但这些套路已被年轻人看透。更让他们提防的是这些广告背后的“割韭菜”迹象。
这些年月饼行业的阴暗面频现,动摇了消费者对这个品类的信任。年轻人并不是不愿意为情感投入买单,只是不想当“冤枉钱”的巨头,也不喜欢被当成“韭菜”随意割取。
直播带货火起来后,月饼销售多了个新舞台,但也成了乱象重灾区。小杨哥曾推销的“美诚月饼”因包装和名字与“香港美心月饼”相似,许多人误以为是便宜替代品。实际上这只是佛山一家月饼厂的产品,配料表令人震惊。最终这家月饼厂因涉嫌侵犯权益和不正当竞争被处罚,小杨哥公司也因此被罚六千多万。
此外,每年中秋过后街头巷尾堆满的月饼大多被送到养猪场变成饲料。部分调查揭示,有些不良商家会把当年没卖完的月饼拉回工厂,拆掉馅料处理后再冷藏保存。第二年中秋时,他们会把这些“陈馅”再投入生产,套上新的饼皮推向市场。
还有一些常见的问题,如“水果月饼里根本没水果”、“生产日期乱填乱写”、“加了太多防腐剂,放了一年还跟新的一样”等新闻,都彻底践踏了消费者的信任。
如今的年轻人不愿为高价月饼出手,不再被华丽外包装的月饼打动。他们并不是完全拒绝月饼,只是不再愿意为了那些死守营销手段、失去诚信甚至玩弄消费者于股掌之间的传统月饼而冒险。
在传统月饼依靠包装和情感价值赚取溢价的时候,一批符合年轻人偏好的“新月饼”悄然崛起,用新颖、个性和透明的方式重新占领市场。口味创新成为突破点,如“长名字月饼”、“菊花普洱月饼”、“螺蛳粉月饼”等新奇口味受到追捧。许多城市也推出了自己独特的月饼,如山东的豆角月饼、贵州的酸汤牛肉月饼。
月饼的名字配料表化现象主要是因为新颁布的食品规范要求商家在商品名上体现主要成分。许多网友觉得这样直白的名字比硬挤出来的文艺名字好多了。
月饼的生产和销售方式也发生了变化。经济实惠的月饼成为市场主流,高档月饼多被当作礼品送来送去。如今,面包店和蛋糕房推出的新鲜烘焙月饼成为年轻人的主要选择。低糖低油的健康月饼使月饼不再是节日里的装饰品,而是像平常零食一样随时享用。还有一些店铺可以按料定做月饼,甜度和配料都能随意挑选,这样的月饼更受欢迎。
月饼已不再只是一个带有文化包袱的节日标志,而变成了一个可以自由选择、考虑个人喜好的美食。今年中秋,一些月饼市场份额缩小,反映出应对新一代消费者时的迷茫和措施的僵硬。年轻人并不是完全不喜欢吃月饼,只不过,未来的月饼市场属于真正理解并尊重消费者需求、敢于创新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