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知名文学刊物疑似刊登AI作品 文学界城门失守(国内文学杂志排名) 99xcs.com

文学界最近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冲击,AI已经掌握了高级修辞技巧。今年夏天,社交平台上出现了质疑知名文学刊物刊登疑似AI作品的帖子,引发广泛关注和讨论。一个名为“反AI诗歌联盟群”的群体率先扛起捍卫纯人工文学的大旗。随着关注度增加,这场对峙逐渐从单方面的质疑变成有来有回的争论,被点名的杂志社纷纷站出来回应并表明立场。

多家知名文学刊物疑似刊登AI作品

有人浑水摸鱼,也有人趁机登上文学舞台。吴焕唐是“反AI诗歌联盟群”的创建者,他发现一家三口频繁在征文获奖名单中出现,经分析研究,判定他们的作品“AI浓度”极高。吴焕唐在个人公众号上发文质疑,但文章很快被投诉下线。对方改名换姓继续投稿,吴焕唐感叹:“没有‘火眼金睛’还真难以识别。”

多家知名文学刊物疑似刊登AI作品 文学界城门失守

吴焕唐是个90后的诗歌爱好者,早年有过一些发表经历。他的个人微信公众号“读一首好诗”目前有3万多粉丝,自建的诗友群也有近300人。最初他是分享好诗,但后来变成了反抄袭者,重点关注文坛上的抄袭现象。今年年初,多个人工智能工具普及后,到了夏季,人类已经能熟练使用AI进行诗歌创作。吴焕唐认为,AI作品已在多个刊物上占有一席之地,挤压了创作者的生存空间。

多家知名文学刊物疑似刊登AI作品 文学界城门失守

吴焕唐表示,反AI比反抄袭难得多。抄袭容易证伪,而AI文学是一个新事物,没有标准、没有定义,且在不断发展。今年夏天,随着AI诗歌悄然“上桌”,“读一首好诗”公众号发文频繁。多家知名文学杂志发布声明称,谢绝接受AI生成的任何文学作品来稿。

多家知名文学刊物疑似刊登AI作品 文学界城门失守

提到此前“AI诗歌删除”事件,吴焕唐认为那还不是最好的结果。刊发方应该给出回应和讨论的空间,而不是一删了之。他认为较好的回应案例是某省级文学刊物在被质疑后,迅速发布调查报告,并结合专家意见,给出了后续行动和倡议。

多家知名文学刊物疑似刊登AI作品 文学界城门失守

目前鉴别AI诗歌存在困境,朦胧派风格的诗人及一些近代名家的作品也会被误判为AI。吴焕唐坦言,即使有创作草稿和编辑记录,也无法完全摘除AI的参与度。他呼吁编辑部内部尽快组建AI判定小组,从读者举报的作品入手,先出一个标准,后期再不断优化。

多家知名文学刊物疑似刊登AI作品 文学界城门失守

文学爱好者小鱼认为,AI的写作文采胜过自己,或许已取代了一部分平庸小作者。但她指出,AI不懂克制,只擅长写虚,不擅长写实。她观察到,AI作品经常跨时空、跨数字、文化术语大乱炖。当文学珍馐成了烂大街同款,文学便失去了修辞。

多家知名文学刊物疑似刊登AI作品 文学界城门失守

大学生廖定军也发现,一些刊物的文章AI味很浓。他呼吁相关部门和刊物尽快出台针对AI作品的处理办法,因为文学是他喜欢的表达方式,不应被AI替代。

对于已露出的马脚,AI先锋派已有应对之策。在某社交平台上,有博主分享让AI写作“有人味”的系列操作。高级修辞容易被识别,平民级词汇成为新武器。还有博主专门开账号分享“AI严肃文学”,吸引了不少人关注。

在其他领域,AI已有专门赛道。抖音、爱奇艺、腾讯视频等平台推出多项AI创作比赛和奖励政策。在图片创作领域,视觉中国启动“A专项基金补贴计划”。《十月》杂志也曾发起AI征文,探索人机协同的写作。

学者陶锋认为,虽然人工智能文学生成已成现实,但仍面临审美逻辑、艺术核心要素等方面的挑战。律师郄乔慧建议质疑者保留证据,向期刊出版机构等投诉举报。对创作者,提醒直接使用AI生成的作品获利存在侵权风险。对网文平台、期刊,建议对AI生成内容进行显式和隐式标识,设置投诉举报渠道。

哲学家康德曾提到,人们在发现自己欣赏的是人造花而不是真花时,会有一种“虚荣的兴趣”。AI入局文学后,直接将文学鉴赏从“大气层”拉偏到“真假局”。接下来,创作者们都将赤手空拳,重新以“人”为出发点去感受文字,并必须和“假大空”割席。文学创作究竟要“烈火烹油、鲜花着锦”,还是“问道问心、内在丰沛”,抑或是“高低飞翔、自由来去”,对人类和AI来说,都还有很大的探索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