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在明支持率创新低。
“3500亿,现金,先打款。”刷到这条推送时,地铁里几个韩国上班族直接爆了粗口:“干脆把央行金库扛去美国得了。”
骂归骂,数字不会说谎。李在明支持率三连跌,跌到52%,负面飙到44%,只差8%就正负倒挂。上一次出现这种悬崖曲线,还是朴槿惠闺蜜门。
首尔大学金教授把话挑明:“这不是贸易纠纷,是执政地基在开裂。
裂缝从7月那纸框架协议开始。 美方要的是“ upfront cash”,韩方掏不出—— 3500亿,占外储八成,真给了,韩元随时闪崩。 青瓦台想换个玩法:贷款担保加货币互换,先拖时间。 美方一句“No”把门焊死。
于是出现魔幻场景:青瓦台发言人每天强调“磋商顺利”,外汇市场却连夜砸盘,韩元对美元悄悄贬掉4%。老百姓看不懂SWIFT,只看得到超市进口牛肉价签每周换一次。
更难受的在后面。日本刚跟美国签了5500亿“保护费”,东京把压力直接转给首尔:“你们不给,产业链就搬我这儿。”韩国半导体协会连夜开会,结论只有一句:“再拖三个月,订单全去名古屋。”
党内开始内讧。民主党年轻派放风:“实在不行就换人,让总理去背锅。”人民进步党顺势涨1.6%,38.3%,眼看就要破40。李在明在国会闭门会上拍了桌子:“谁再提辞职,先交辞呈给我。”可拍桌子也拍不出3500亿
10月APEC成了最后赌桌。青瓦台方案已经写好:把3500亿拆成十年,头两年只付10%,其余用韩国电池厂在美落地抵账。美方代表回了一个冷笑:“Trump要的是选前现金,不是2035年的就业数据。”
最惨的是中小企业。釜山做汽车线束的朴社长说:“汇率再跌2%,我直接给工人放假,反正美国客户已经放话,韩国再不稳,明年订单转墨西哥。”
民调公司夜里加班,发现30到40岁群体对李在明负面评价飙得最快,一周涨6%。原因简单粗暴:“我们炒股,我们换汇,我们被割。”
青瓦台核心幕僚私下承认:“如果APEC前谈不拢,只能动用最后一招——把驻韩美军费用再涨15%,换Trump点头分期付款。”一句话,用军费买时间
可这一招,国会不一定过,民众更不一定原谅。李在明自己也在深夜问助理:“如果支持率跌破50%,我是不是得学李明博,去庙里做三天法事?”
答案没人敢给。只知道韩元还在继续贬,反对党已经在准备弹劾文案,标题都写好了:“卖国未遂。”
3500亿像一把钝刀,每天往下压一毫米,血没流干,但疼得真真切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