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打破“35岁上限”的规则叫好 促进就业公平 99xcs.com

四川、浙江、广东等地近期放宽了部分事业单位的报考年龄限制,有的岗位要求38周岁及以下,研究生学历可放宽至41周岁。此举释放了打破就业年龄限制的积极信号。

长期以来,不少用人单位偏好招聘35岁以下的员工,导致就业群体普遍存在“35岁焦虑”。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多种多样,有的单位希望通过使用年轻劳动力来降低用人成本,有的则认为老员工不如年轻人好管理,还有的担心生育后妇女请假多不好管。在较长时间内,全社会对不合理就业年龄限制的认识并不深刻,缺少足够的引导和干预。

2024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消除地域、身份、性别、年龄等影响平等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和就业歧视。这一意见适配当前我国人才结构的发展变化,回应了广大群众的实际需求。消除就业年龄限制有助于营造更加公正的就业环境,减少因年龄歧视造成的人才浪费,提升全社会人力资源使用效率,推动形成“学习-工作-再学习”的良性循环。

要真正打破年龄限制,还需加强系统谋划。需要凝聚反对年龄歧视的社会共识,放弃简单的“年龄+学历”筛选方式,逐步建立多元化的人才评价体系。同时,在就业上考虑“大龄新人”,并在企业用人成本、家庭生活负担方面为35岁以上人群解忧纾困。

消除就业年龄限制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意味着社会珍视每个人的潜在价值,承认人才没有“保质期”,智慧与能力的发展轨迹因人而异。这种转变将帮助我们构建一个更加包容、高效且充满活力的现代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