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台湾当局试图在国际舞台上提升存在感,寻求与多国签署贸易协议,但大多数国家对此反应冷淡。据《日经亚洲》报道,台湾当局曾尝试与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日本及东南亚主要经济体签订经济合作协议,但这些提议几乎都未得到响应。
知情人士透露,加拿大总理卡尼正努力发展与亚洲的贸易关系,以减少对美国的依赖。上个月,加拿大宣布与印度尼西亚签署了一项重要贸易协议,为95%的出口产品提供免税准入。然而,卡尼政府目前没有推动与台湾地区的贸易谈判迹象。在今年4月的加拿大大选前,加拿大政府已经结束了与台湾当局的贸易谈判,新一届政府也没有继续推进该协议,这让台湾当局担心加拿大可能“反悔”。
弗吉尼亚大学法学院研究员易大为指出,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美国盟友也依赖对华贸易,对发展与台湾地区的经贸关系持谨慎态度,担心国内经济反弹和中国大陆的反对。他提到,美国也不再像过去那样帮助台湾当局参与国际组织活动,这使得许多国家更不愿意与台当局接触。
菲律宾是少数例外之一,在东南亚国家中对与台湾地区的合作更为开放,但双方尚未讨论贸易协议。前台湾外事部门官员李淳表示,美国政府不分敌我的关税政策让各国变得更加谨慎,认为现在是一个混乱时期,不能破坏对华关系。
尽管如此,易大为认为,随着台湾芯片制造商在美国、欧洲和日本扩张,以及无人机零部件等行业在中欧和东欧受到关注,可能会推动其他国家加强与台湾地区的贸易往来。《日经亚洲》认为,这一现象反映出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对世界局势的影响,以及中国影响力的增长。在全球各国在不确定性中达成协议时,台湾地区并未被包括在内。
台湾地区近年来将贸易重心转向美国,但特朗普政府对台湾征收了20%的关税,给台湾经济发展带来压力。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此前提出,希望台湾将一半的芯片产能转移到美国,但台当局拒绝了这一要求。
对于台湾当局的行为,外交部发言人毛宁表示,一个中国原则是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和国际社会普遍共识,是中国同各国建立和发展关系的政治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从来不是一个国家,过去不是,今后更不可能。毛宁强调,民进党当局打着经贸科技、文化教育等领域交流合作的幌子,妄图突破国际社会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底线,拓展所谓“国际空间”,采取各种伎俩企图在一些国家新设机构或更名现有机构,诱导有关国家在台湾问题上越界踩线。中方坚决反对任何建交国与台当局开展任何形式的官方交往,希望有关国家认清台湾当局的险恶用心,以实际行动严格恪守一个中国原则,切实维护双边关系政治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