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姆配送员发声 电动车超载隐患引关注!近日,有网友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了山姆会员店配送员骑电动车送货的照片,车上的包裹数量多、体积大,引起了广泛关注。山姆会员店以销售家庭量贩装商品为主,这些商品通常又大又重。然而,依靠电动车进行配送引发了安全问题。不少网友表示,在多个城市都见过类似场景,有些电动车因货物过重而倾斜,不仅危及配送员的安全,也给路上其他行人带来了隐患。
随后,有记者联系了山姆会员店的官方客服。客服解释说,山姆配送有三种模式:“极速达”、“全城配”和“全球配”。其中,“极速达”主要使用电动车配送门店周边3至5公里范围内的订单。对于电动车载物过载的问题,工作人员表示会将建议反馈给相关部门,探讨如何优化配送工具和管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的规定,电动自行车载物高度从地面起不能超过1.5米,宽度左右各不能超出车把0.15米,长度前端不能超出车轮,后端不能超出车身0.3米。然而,网友拍摄的照片显示,山姆配送电动车上的包裹明显超标。
业内人士指出,山姆的订单有时重量可达200公斤以上,但普通电动车设计载重一般不超过100公斤。为了提高收入,减少往返次数,配送员往往会将多个订单合并配送,从而导致超载。此外,配送激励机制也有问题,每单配送费约5元,但超时罚款可高达50-500元,这使得配送员不得不急于赶路,增加了超载的风险。
山姆和第三方物流平台之间也存在责任推诿的问题。山姆将责任推给第三方,而第三方则称车辆是骑手自备的。然而,《安全生产法》规定,发包方对承包方的安全生产负有管理责任。
针对这一问题,行业专家提出了系统性改革建议。首先,平台应建立科学的货物分级机制,对超过20公斤的大件商品强制使用厢式货车配送,并在APP下单界面增设重量提示功能。采用三轮电动车替代两轮车可以提升60%的载货安全性,成本仅增加15%。其次,需重构配送考核体系,调整超时罚款上限为20元并设置10分钟弹性时间,某外卖平台试点数据显示,这样可以降低骑手超载率38%。同时,将配送费与货物重量挂钩,例如5公斤以下5元,每增加5公斤上调2元,从根源上消除“多拉快跑”的动机。
更重要的是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根据2023年新修订的《电子商务物流服务规范》,平台企业需对合作配送方进行年度安全审计。某国际零售巨头的案例表明,为配送员统一配备符合国标的智能载具后,事故率下降72%,客户投诉减少45%。这种智能载具自带超载报警和重心监测功能,值得山姆参考。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提醒,若因违规配送导致事故,平台将面临商品价格三倍的惩罚性赔偿。目前已有律师发起公益诉讼准备,督促企业尽快整改。这场关于城市物流安全的讨论,或许将成为推动行业标准化的重要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