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通告全球:对美船舶收取船舶特别港务费,美航运霸权遭当头棒 反制措施精准有力!中国交通运输部宣布自2025年10月14日起对美船舶收取船舶特别港务费,这是对美国今年4月17日对中国海事、物流及造船业加收港口服务费的对等反制。公告显示,四大类美国关联船舶被纳入特别港务费征收范围,包括美国企业、组织或个人拥有所有权的船舶;由美国方面运营的船舶;美方持有25%及以上股权的企业所拥有或运营的船舶;悬挂美国国旗的船舶以及在美国建造的船舶。
收费标准分四个阶段逐步提高,初始阶段为每净吨400元人民币,2026年4月17日增至640元,2027年4月17日达到880元,2028年4月17日最终提升至1120元。这种渐进式设计既给了市场适应期,也为未来谈判留出了空间。同一航次挂靠多个中国港口的船舶,仅在首个挂靠港缴纳费用,每年同一船舶最多收费5个航次。
此次反制措施基于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海运条例》。2025年9月28日,国务院总理李强签署国务院令,公布《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海运条例〉的决定》。新条例明确规定,任何国家或地区对中国国际海上运输及其辅助性业务的经营者、船舶或船员采取歧视性措施的,中国政府将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必要的反制措施。法律修订为中国在国际海运领域的法律体系进一步完善提供了坚实基础。
这场海运摩擦始于2025年4月17日,当时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发布针对中国海事、物流及造船业的301调查措施,并决定自10月14日起对中国企业拥有或经营的船舶、中国籍船舶及中国造船舶加收港口服务费。美方收费标准同样逐年上升,对中国拥有或运营的船舶从起始的每净吨50美元逐步提升至140美元;对中国建造的船舶从每净吨18美元或每集装箱120美元逐步提升至33美元或每集装箱250美元。
中国此次反制展现了坚定立场和应对能力。中美作为全球两大经济体,其海运摩擦将重塑全球贸易格局,影响全球供应链布局。中国在国际海运领域从规则接受者向规则制定者转变,新修订的《国际海运条例》不仅服务于反制措施,还将国际航运交易平台服务纳入监管范围。中国的反制措施展示了大国智慧的策略运用,既不过于激进又能明确传递信号,为可能的谈判解决留出空间,同时展示了捍卫自身利益的决心。
国际海运市场正迎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这次的反制措施仅仅是一个开始。随着第四十八条法律条款被激活,中国在国际贸易规则制定中的角色已经从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塑造者。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最终胜负将取决于谁能掌握规则制定的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