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日菲等国正在南海举行新一轮联合军事演习。10月6日至17日,美国与菲律宾在菲律宾西部省份附近海域举行“萨马萨马 2025”海军演习,该区域紧邻南海热点海域,引发广泛关注。
南京大学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执行主任朱锋表示,大国关系和时代环境的变化使得南海问题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根本性变化,美国升级在南海及周边的军事部署是南海局势变化的重点之一。华阳海洋研究中心理事长吴士存也指出,当前由美国主导的南海军事化是南海和平稳定最大的风险点。
10月12日至13日,南京大学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主办了2025年度“南海论坛”。
此次演习由美菲主导,澳大利亚、日本、法国、英国等多国参与或观摩。演习始于2017年,最初以海上安全演练为主要内容。随着菲律宾推进海军现代化,美菲将这一联合演习逐步升级,如今已涵盖反潜、水面战等作战科目,同时保留反海盗、人道主义救援等任务模块,实战指向性明显增强。
参演舰艇包括菲律宾海军 “安东尼奥・卢纳” 号护卫舰、“瓦伦丁・迪亚斯” 号巡逻舰,美国海军 “辛辛那提” 号濒海战斗舰以及日本海上自卫队 “大波” 号驱逐舰等。“安东尼奥・卢纳”号是菲律宾从韩国引进的两艘“何塞·黎刹”级的二号舰,2026年服役,标准排水量2600吨,最大航速25节,武器装备包括76毫米主炮、近程舰空导弹发射架、反舰导弹、鱼雷和直升机,是菲海军目前最先进护卫舰之一。“辛辛那提” 号濒海战斗舰配备了主炮、防空导弹和近防炮以及直升机等武器,最大特点是航速超过40节,机动性较强。“大波” 号驱逐舰是日本海上自卫队以反潜为主职的多用途驱逐舰,具备“远、中、近”多层反潜能力。
朱锋观察认为,美国主导的南海军事化主要呈现四个特点:一是美国将南海问题与台海、东海问题联系在一起;二是“小多边化”,这次演习就是一个“小多边”的联合演习;三是让北约国家的舰船不断介入南海,并参与由美国组织的多边军事演习;四是不断加强在菲律宾及日本等相关地区的军事部署,包括提供中程导弹的部署等。
吴士存表示,美菲主导的多边联合演习越来越频繁,针对性强,更注重实战性,释放的信号也更强烈。以往演习更多侧重人道主义救援、反海盗等非传统安全科目,现在更侧重防空反导、水面战等作战科目。
除了频繁举行以美菲为主的“小多边”联合军演,美国还不断强化在菲律宾的军事部署,尤其是引入“堤丰”中程导弹系统和NMESIS岸舰导弹系统。去年4月,美国陆军第1多域特遣部队首次将“堤丰”中导系统部署到菲律宾。“堤丰”是一种新型陆基机动中程导弹武器系统,能够发射对陆攻击型“标准”-6导弹和“战斧”巡航导弹。
吴士存表示,美国向菲律宾等西太地区部署的中程导弹是一种进攻性武器,这种军事部署指向性非常强,美军可能有借装备层面的部署变化进行区域联动,甚至与台湾问题联合起来。
为了支撑频繁军演和武器部署,美军还加大力度建设在菲律宾的军事基地。美国国防部已与一家本国公司签约,计划对菲律宾海军位于南海附近的主要基地进行升级,使其具备支持小型船只及无人水面艇的能力。此外,美军正计划在菲律宾苏比克湾海军基地附近建造全球最大的预置仓库,用于存放军事行动需要的各种武器装备和后勤物资。
今年2月,菲律宾宣布在《加强防务合作协议》基础上,向美国再开放4个军事基地,加上之前已达成协议并在建设中的5个军事基地,美国在菲律宾的军事基地增加至9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