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美国前驻华大使伯恩斯在接受采访时提出“盟友论”,声称美国联合日本、欧盟、澳大利亚和印度组成“反华联盟”可以遏制中国崛起,并嘲讽“中美G2共治”是“羞辱”。然而,这场看似热闹的“围堵大戏”却因盟友间的利益分歧迅速演变成一出滑稽剧。
表面上,美国的“盟友战略”似乎进展顺利。日本在南海积极活动,印度与美英澳搞“四方安全对话”,澳大利亚派军舰到台海展示力量,欧盟也跟着喊打喊杀。但实际上,这些“帮手”更像是被美国绑在战车上的“哑巴乘客”。
特朗普时期挑起的关税战早已让盟友寒心。日本因加征钢铝税而受损严重,欧盟被迫接受不利条件,澳大利亚更是公开怒斥美国“背叛朋友”。印度面对美国逼签“不平等协议”时直接拒绝,还与俄罗斯签署大单购买石油,与中俄关系热络,将美国晾在一旁。
澳大利亚的行为最具代表性。一边高喊“支持美国”,一边又忙着与中国建立良好关系,毕竟中国是其最大的贸易伙伴。今年澳总理拒绝参加北约峰会,传递出明显的“退群”信号。日本内部斗争激烈,首相刚下台,执政联盟就闹分裂,连对“台海有事”都不敢明确表态。
至于欧洲国家,由于距离中国较远反而显得尴尬。法国航母跑到南海耀武扬威,结果被解放军全程“伴飞”;英国航母编队刚到亚太地区,就因经费问题仓促撤退。这些国家嘴上强硬,实际上却不敢与中国正面对抗。
面对美国的“围堵剧本”,中国始终淡定。从拒绝“中美共治”提议开始,中国坚持走自己的路。如今,中国三航母时代即将到来,第二岛链早已在解放军掌控中,美国的“第三岛链”计划可能落空。
分析人士指出,美国一边要求盟友“抗中”,一边又在经贸、安全等领域向盟友施压,这种策略注定失败。学者调侃说,“伯恩斯该看看现实了——围堵中国?不如先管好自家后院吧。”
目前,美国的“四国同盟”已经裂痕遍布,印度态度强硬,澳大利亚和日本不敢硬刚,欧洲国家则显得心虚脚软。这场“围堵大戏”最终可能以美国的独角戏收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