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追忆杨振宁:他一直思维敏捷,贡献永载史册(杨振宁带的博士生) 99xcs.com

听闻杨振宁先生去世的消息,我感到非常意外和悲痛。不到半年前我去探望他时,保姆说他状态还不错,睡得很平稳。10月18日,在接受视频采访时,陈和生院士提到此事时仰头看着天花板,似乎在思考或追忆。当天,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在北京因病去世,享年103岁。

院士追忆杨振宁:他一直思维敏捷

久久小常识(www.99xcs.com)™

陈和生毕业于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后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获物理学博士学位。他长期从事粒子物理实验研究,曾任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他提出了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发展的科学目标和设计方案,并领导了工程建设。他还主持了国家“十二五”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中国散裂中子源的建设。这两个大科学装置都与杨振宁有很深的渊源。

院士追忆杨振宁:他一直思维敏捷,贡献永载史册

久久小常识(www.99xcs.com)™

陈和生认为,杨振宁对世界物理学的贡献、对中国科技发展的推动以及对中国人才培养的付出会永远载入史册。

院士追忆杨振宁:他一直思维敏捷,贡献永载史册

久久小常识(www.99xcs.com)™

陈和生最早听闻杨振宁的大名是在1957年,当时杨振宁与李政道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1964年陈和生入读北京大学,1978年考入高能所读研究生,师从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丁肇中先生。之后,丁肇中挑选他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博士学位。那时杨振宁在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陈和生没有听过他的课或学术报告。他与杨振宁的直接交往是从1998年开始的,当时陈和生出任高能所所长,与杨振宁常有工作往来,聆听其指导。每年圣诞、春节向杨振宁发送问候,杨振宁都会马上回复。

担任高能所所长期间,他们讨论最多的是中国大科学装置。杨振宁积极推动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在中国的发展,与陈和生探讨了利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直线加速器进行这项研究的可能性。陈和生多次到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向杨振宁请教,也邀请他到高能所考察。杨振宁还支持建立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上的同步辐射装置,促进了人才交流。

2011年卸任高能所所长后,陈和生前往东莞主持散裂中子源的建设。杨振宁与东莞关系深厚,是东莞理工学院的荣誉校长。他在该校及东莞的一些活动场合也常见面。杨振宁建议东莞理工学院积极参与中国散裂中子源的建设,并提供经费支持。

在陈和生的印象中,杨振宁一直充满活力、思维敏捷。2019年2月,陈和生邀请杨振宁参观散裂中子源,杨振宁身体不错,基本自己拄着拐杖走,非常有兴趣地听取汇报,参观了主要设施。之后,杨振宁还兴致勃勃地游览了位于东莞松山湖的华为欧洲小镇。

杨振宁为物理学做出的最大贡献包括杨-米尔斯理论和宇称不守恒定律。这些贡献构建了物理学的基本框架。他还推动了高能物理学的发展,关心中国科学技术的进展。杨振宁非常重视人才培养,多次回国访问,克服阻力,打通国内外人才交流渠道。他在清华大学建立高等研究中心,吸引国际顶尖人才来国内交流。他还支持香港城市大学在东莞建立分校,进一步推动人才培养。

2022年清华大学为杨振宁举办的百岁寿辰活动上,陈和生最后一次听他在公开场合讲话。今年4月下旬,陈和生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做体检时,去病房探望杨振宁,发现他很安详地睡着。保姆告诉他,杨振宁的身体状况还算稳定。短短一年多,两位伟大的物理学家相继离世,陈和生感到非常痛心。他们的贡献将永远铭刻在世界物理学史上,也将铭记在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