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评男子救人发视频被投诉 善意与隐私的边界!10月14日晚,浙江杭州的运河中一女子落水,被途经此处的高先生救起。救人经过被路过的网友拍下,次日高先生将这段视频传到了自己的社交账号上。然而视频发出后不久,被救女子联系高先生要求删除,并以“侵犯肖像权”为由进行举报,平台随后下架了该视频。
这一事件在网络上引发热议,有人怒斥女子忘恩负义,甚至出现恶意造谣的言论。实际上,见义勇为和保护隐私是两个不同的问题。救人者的行为值得鼓励,但被救助者也有权利保护自己的隐私和人格尊严。高先生发布的视频虽然模糊了女子面部,但在特定环境下仍有可能被识别,涉及侵犯肖像权的问题。女子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利,不应受到过度指责。
高先生想要记录自己第一次救人的经历可以理解,网友们对他的遭遇感到气愤也可以理解。但一味指责女子“恩将仇报”并不恰当,忽略了尊重他人尊严的重要性。社会应鼓励见义勇为,同时也要注重每个人的合法隐私。发布相关视频前,应与当事人沟通并征得同意。公众也应理性看待公共事件,避免情绪化的指责。
对于担忧以后救人者不再愿意救助他人的想法,高先生表示“以后该出手还是得出手”。社会对见义勇为的共识不会因一次争议而动摇。厘清善意与隐私的边界,不随意扣上恩将仇报的帽子,才能让社会善意真正延续,实现善举被推崇、权益不缺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