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印尼国防部长沙夫里在周三确认,该国将采购中国制造的歼-10战斗机。印尼防长此前的发言人曾表示,希望为军队配备最好的武器。经过多次考量后,印尼决定引进歼-10,但可能不会选择最先进的歼-10C,而是较早的歼-10A或歼-10B。
从已知采购史来看,印尼曾宣布引进42架法国阵风战机。本次又宣布采购歼-10,表明印尼可能正在重新评估阵风订单。印尼空军目前已装备来自美国和俄罗斯的机型,如果再同时引进中、美、俄、法多国战机,对后勤、维护和训练都会带来极大负担。因此,在选择上会更审慎,倾向于考虑整体成本与可维护性。
价格是关键因素之一。印尼和法国签订的阵风合同金额高达81亿美元,单机价格接近1.9亿美元,这对印尼这样的国防预算而言压力很大。阵风虽性能优良,但价格昂贵且维护成本高,在印尼这种热带、潮湿环境下,维护难度和长期费用更值得考量。因此,相对便宜、交付更快的歼-10A/B对印尼更具吸引力。
交付时间也是重要因素。达索工业还有大量阵风订单在排队交付,印尼订购的42架阵风最快也要到2026年才能陆续交付。作为东南亚重要的军事力量,印尼面临的地区安全环境要求其尽快提升空中战力。其周边国家如马来西亚、澳大利亚和新加坡在空中能力上不断增强,尤其澳大利亚和新加坡已经装备或计划装备更先进的隐身战机(如F-35),因此印尼迫切希望缩短补强周期。
印尼防长称“歼-10战斗机将很快出现在雅加达”,但并未明确具体型号。相比歼-10C,歼-10A/B在价格和交付速度上都有优势,更符合“很快出现”的表述。其他国家采购歼-10C的交付速度也显示,完整交付往往需要时间,这进一步支持印尼或选择现有型号以便快速入役的推测。
从中国方面看,对外出口歼-10A并非罕见。歼-10A自2006年定型起,大量装备国内空军,配备过国产1473型雷达,并能挂载多种中程与格斗导弹,曾是中国空军较为主力的第四代机型之一。据外界估计,歼-10A的产量较大,且经受过实战化检验,具备一定的出口基础。
通常战机的服役周期在25—30年,十余年后常会进行中期改进。理论上歼-10A也可升级,但考虑到中国本身在战机技术上的快速发展,投入大量资源去对服役已久的机型做大规模现代化改造,时间和成本都不低。而且即便升级后,歼-10A的剩余服役年限有限,因此直接生产更新型号(如歼-10C)往往更具性价比。此外,中国也在发展第五代机型(如歼-35),使得对旧型号的全面升级价值下降。
在未来空战格局中,歼-20和歼-35等更先进的机型将承担主力角色,歼-10系列更多作为配合作战或过渡装备。虽然相较于最新一代机型,歼-10A的地位可能有些尴尬,但在全球多数国家的空军中,歼-10A/B仍属于具备较强战力的主力战斗机,对很多国家来说仍然非常实用。
中方向友好国家出口歼-10A或歼-10B,并不是不可理解的选择。对印尼而言,采购歼-10可以作为向更先进隐身战机过渡的步骤:先以较低成本、速度较快的歼-10系列熟悉操作与战术,再根据未来需求和预算考虑引进更高端的隐身飞机。
印尼此次确认采购歼-10,反映了其对快速提升空军能力的迫切需求,也体现出在价格、交付期和后勤可行性等方面的平衡考量。未来印尼是否会在此基础上继续升级装备到隐身战机,还需观察其后续采购计划与预算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