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天空出现“鸟浪”。最近,一些市民拍到北京多地出现鸟群乌泱泱飞过的画面,场面壮观。有网友询问,鸟类迁徙数量可以达到这么多吗?这是极端天气的征兆吗?对此,记者采访了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鸟类学专家邓文洪。
鸟类集大群迁徙可降低被捕食概率
近日,在社交平台上,多位网友晒出在朝阳区、海淀区拍到的鸟群密集飞过的视频。画面中,上百个“小黑点”成群结队在空中快速飞行,宛如一张流动的“黑网”。有网友直呼“太夸张”,也有人询问这是怎么回事?
“从网友发布的视频来看,画面中的鸟类是达乌里寒鸦和灰椋鸟。这是迁徙季节经常出现的一种现象。”邓文洪说,很多鸟类在迁徙过程中集大群,这是它们长期进化的一种生存模式。雁鸭类通常在栖息、聚集取食的时候集大群。而体形小的鸟类,如灰椋鸟、欧洲椋鸟、燕子等,在迁徙过程中集大群,能起到防御作用。因为在生态学上,集大群可以降低被捕食的概率。
鸟类集群飞行迁徙和“预警”自然灾害或者天气变化时的盘旋有何不同?据他介绍,鸟类集大群迁徙飞行是有规律的,有稳定的方向和高度,虽然群比较大,但具有协调性。而自然灾害发生前,鸟类通常在极低空混乱地飞行,飞行过程中经常撞到树上,甚至发生两只鸟相撞的情况,二者的飞行状态完全不一样。
“从网友拍摄的视频来看,鸟群的飞行比较稳定,有队形和协调性,这也被观鸟人士称为‘鸟浪’。”邓文洪说。
体形小的鸟类集群迁飞可达几万只
北京处于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通道,每年都有大量候鸟迁徙途经。邓文洪说,昨天他带着北京师范大学鸟类学研究生去翠湖湿地实践,也看到了一大群达乌里寒鸦迁飞,数量达到上千只。
邓文洪在翠湖湿地拍到的达乌里寒鸦集群。邓文洪摄
鸟类集群迁飞,数量最多能达到多少?他说,一些小鸟集群迁飞可以达到几万只,在非洲,有一种鸟迁飞时甚至多达100万只。
观猛禽的鸟友经常能看到“鹰柱”“鹰河”等壮观景象,其中“鹰柱”是猛禽借助上升气流形成的垂直集群现象。“鹰柱”“鹰河”的规模是否与体形较小鸟类形成的“鸟浪”不可同日而语?“确实如此,在北京能够赶上‘千猛日’就很不容易了,但小鸟集群动辄就是几千只,集成了大群。”
如果市民想赶上壮观的迁徙“鸟浪”,在哪些地方或者时间段可以看到?邓文洪说,晨昏在相对宽阔的场地看到鸟类迁徙的概率会高一些,比如6点至9点时段,16点到18点时段。
鸟类迁徙高峰期将持续至11月
现下正值鸟类“大部队”集中路过北京。据邓文洪介绍,这些迁徙的鸟从北方飞来,包括东北、内蒙古北部甚至西伯利亚,它们完成繁殖后往南飞,飞往长江以南越冬,也有部分鸟在北京越冬,比较典型常见的冬候鸟是长耳鸮、小䴙䴘,还有一些鸫类和雁鸭类。
他说,全球候鸟日是5月的第二个周六和10月的第二个周六,这依据的是鸟类迁徙高峰期。今年10月11日是全球候鸟日,当下也正值鸟类迁徙高峰期,预计将持续至11月,还有十余天的时间有机会观看到“鸟浪”。
北京迁徙猛禽监测项目记录了在百望山发现的第38种猛禽——草原鹞。刘文利摄
记者另外了解到,近日,北京迁徙猛禽监测项目记录了在百望山发现的第38种猛禽——草原鹞。据自然之友野鸟会志愿者刘文利介绍,10月7日下午3点左右,他在望乡亭看到一鵟一鹞从望京楼向西南方向飞,此后查询图鉴发现,这只鹞像罕见的草原鹞。后经项目专家会商,确认这只鸟正是北京罕见猛禽草原鹞的雄鸟。这只猛禽初级飞羽中四根黑色飞羽在翼尖部形成的一小片黑色区域,是其标志性特征。随着北京观猛人越来越多,近两年在百望山上新发现的猛禽种类也在增加。
■多知道一点
中国候鸟迁飞通道有哪些?
全球有9条主要候鸟迁飞通道,其中4条经过中国,分别为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通道、中亚迁飞通道、西亚—东非迁飞通道,以及西太平洋迁飞通道。
中国候鸟迁飞通道示意图。图/《候鸟迁飞通道保护修复中国行动计划(2024—2030年)》
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通道,北起俄罗斯远东地区和美国阿拉斯加,途经中国、韩国、日本等东亚区域,南至东南亚和大洋洲,涉及22个国家及地区,是世界上受威胁种类最多的候鸟迁飞通道。在我国,此通道主要覆盖东北、华北、华中、华东、华南、南海以及西南、西北的部分区域。有280余种迁徙水鸟和510余种迁徙陆鸟经过此通道,代表性水鸟有勺嘴鹬、丹顶鹤、卷羽鹈鹕、东方白鹳和中华秋沙鸭等,代表性陆鸟有大鸨、红翅绿鸠和黄胸鹀等。
中亚迁飞通道,北起俄罗斯西伯利亚,途经中亚,南至西亚和南亚等地,覆盖30余个国家和地区。在我国,此迁飞通道主要经过中部和西部地区,主体包括青藏高原和新疆。有180余种水鸟和420余种陆鸟涉及此通道,代表性水鸟有黑颈鹤、斑头雁和蓑羽鹤等,代表性陆鸟有猎隼、玉带海雕和黄喉蜂虎等。
西亚—东非迁飞通道,北起俄罗斯,南至东非,途经萨雅克—北哈萨克干草原与湖群以及肯尼亚湖泊系统等重要栖息地,涉及50余个国家和地区。在我国,此迁飞通道主要经过西部区域,特别是新疆地区。以雀形目和猛禽为主的200余种陆鸟和140余种水鸟经过此通道,代表性物种有白头硬尾鸭、波斑鸨和红脚隼等。
西太平洋迁飞通道,北起俄罗斯远东地区以及美国阿拉斯加的北极和亚北极区域,经过美国夏威夷等太平洋岛屿和太平洋西部区域,南至澳大利亚、新西兰等10余个国家和地区。在我国,此迁飞通道主要覆盖东部沿海地区及包括东海、南海诸岛在内的太平洋岛屿。此通道以海洋性鸟类为主,代表性物种有斑尾塍鹬、白额鹱、红脚鲣鸟和中华凤头燕鸥等,总计100余种鸟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