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公安机关按照“净网—2025”专项工作部署,聚焦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网络谣言和突出网络违法犯罪行为,持续加大打击整治力度,及时发现并查处借热点舆情事件进行造谣传谣的线索。近期,公安部公布了10起打击整治网络谣言典型案例。
刘某明、李某洋、方某庆、盛某琳虚假摆拍了一段视频,内容为“上海老伯捡拾名包后向失主勒索5万元”。该视频在某短视频平台发布后引发大量网民关注,造成负面评价,对当地形象产生恶劣影响,扰乱了社会公共秩序。
刘某峰编造并在某短视频平台上发布了关于进入云南玉溪城区需缴纳费用的谣言信息,称进入玉溪城区必须缴纳200元城镇维护费,误导了大量网民,扰乱了社会公共秩序。
王某彪使用AI工具生成了一篇关于女儿“王喵喵”走失的虚假信息,并配以从互联网上搜到的小女孩图片,在某短视频平台发布,误导不少热心人士转发寻找,扰乱了社会公共秩序。
李某江在某社交平台发布了四川德阳发生液化气罐车爆炸的虚假险情信息,导致大量网民关注讨论,引起当地居民恐慌,扰乱了社会公共秩序。
王某利用文字类和视频生成类AI工具捏造了涉及山西大同地震的相关谣言信息,在某社交平台发布后误导大量网民关注讨论,扰乱了社会公共秩序。
何某会在某短视频平台发布了重庆金科廊桥水乡发生6.8级地震的虚假灾情信息,引发当地居民恐慌,扰乱了社会公共秩序。
刘某捏造了山西太原一男子因行车纠纷持刀伤人的虚假警情,在某短视频平台发布后误导大量网民关注讨论,扰乱了社会公共秩序。
梁某鹏在某短视频平台编造了山东潍坊一学生在体测时因高温身亡的谣言信息,误导大量网民关注讨论,扰乱了社会公共秩序。
刘某元在某短视频平台发布了山东威海某小学开学第一天学校塌了的谣言信息,造成当地居民恐慌,扰乱了社会公共秩序。
栗某在某短视频平台发布了佛山男子感染基孔肯雅热抢救无效身亡的谣言信息,误导大量网民关注讨论,扰乱了社会公共秩序。
所有涉案人员均已被依法追究相应法律责任。警方提醒,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广大网民要加强鉴别、识别,关注权威发布信息,做到不造谣、不传谣、不信谣。让我们共同努力,让谣言失去滋生的温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