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45年10月25日,台湾结束了长达50年的日本殖民统治,重回祖国怀抱。这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中华儿女共同努力的结果。重温这一历史性时刻,可以感受到那段台湾命运与祖国休戚相关的岁月。

1895年4月,《马关条约》签署后,清政府被迫将台湾、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自此,台湾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反抗日本占领和殖民统治的斗争。抗战全面爆发后,中国收回台湾的目标更加明确。1941年底,国民政府正式对日宣战,宣布废止《马关条约》。1942年,重庆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光复台湾宣传运动,许多军政要员发表演说,阐述收复台湾的意义。同年11月,国民政府外交部长宋子文明确表示,中国应收回东北四省、台湾及琉球。国民党前主席连战的父亲连震东也撰写了文章,强调台湾必须归复中国。

1943年11月,中、美、英三国领导人在开罗会议后发表《开罗宣言》,明确规定日本窃取的中国领土如满洲、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为确保接收工作顺利进行,蒋介石批准成立了台湾调查委员会,由陈仪任主任委员。台调会成立后,主要收集台湾资料、培训接收人员,并起草了《台湾接管计划纲要》。
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重申《开罗宣言》的条件必将实施。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政府光复台湾进入实施阶段。蒋介石任命陈仪为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长官,并兼任警备总司令。9月1日,警备总司令部在重庆成立。
日本投降后,中国战区划分为16个受降区,台湾、澎湖为第16受降区。1945年9月9日,葛敬恩作为台湾省代表,赴南京参加中国战区日军投降签字仪式。9月14日,中国空军第一路军司令张廷孟率部飞抵台北,要求降下机场上的日本国旗,升起中国国旗。这是日本投降后第一批入台驻防的中国军队。
1945年10月17日,国民政府派往台湾接收的陆军70军经过四昼夜的海上颠簸,在基隆港登岸。台湾民众蜂拥至基隆码头迎接。10月23日,由26艘登陆艇组成的船队自闽江口的马尾港开航,向台湾进发。谢东闵、连震东等十余位台籍人士随船队前往台湾接收。
曾任台湾省主席的谢东闵回忆起从大陆返回台湾的情景,感慨万千。已故全国政协副主席张克辉回忆说,回彰化时,一路热闹非凡,人们欢呼雀跃。作家吴浊流形容当时的心情如同小鸟飞出鸟笼,充满自由与喜悦。台湾民众阮美姝回忆父亲兴奋地说:“我们回归祖国了,我们要做中国人了!”
1945年10月25日上午,中国战区台湾省对日受降仪式在台北市公会堂隆重举行。陈仪宣布台湾及澎湖列岛正式重入中国版图。下午3时,台湾各界人民代表举行盛大的台湾光复庆祝大会。整个台北市沸腾了,市民们穿上新装,家家户户挂起彩灯,鞭炮锣鼓声不绝于耳。
10月29日,陈仪颁布训令,开始接收工作。台湾警备总司令部建立军事接收委员会,接收日军军用物资。经过几个月的时间,共计接收大量飞机、船舶、车辆、武器弹药等。至于日俘、日侨,自1945年12月底开始遣返,到1946年4月底基本完成。
日本在殖民统治末期推行“改姓名”运动,但多数台湾人消极应对。1945年12月12日,台湾公布了《台湾省人民回复原有姓名办法》,允许台湾人民在三个月内申请回复原有姓名。1946年1月12日,国民政府行政院颁布《恢复台湾同胞国籍令》,宣布台湾人民自1945年10月25日起恢复中国国籍。
台湾当时刚摆脱日本50年的殖民统治,百废待兴。消除日本文化影响、重建中华文化被认为是重中之重。陈仪认为教育是最重要的工作之一。1946年4月,行政长官公署成立了“台湾国语推行委员会”,强力推行国语。此外,台湾省有关部门还更改带有日本殖民色彩的地名,设立中山路、民族路、民权路等。
今天是台湾光复80周年纪念日。台湾光复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重要成果之一。台湾光复增进了台湾同胞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同时,台湾光复引发了战后对“台独”分裂活动的第一回合斗争。尽管“台独”分裂势力试图否认台湾光复的意义,但《台湾光复节歌》等歌曲一直在传唱,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铸牢,反“台独”斗争从未停止。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