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通芯片杀进英伟达腹地 挑战AI算力垄断!昨天凌晨,我看着黄金盘的下跌心情沉重。这时,电脑浏览器推送了一条新闻,标题称世界上最有价值的公司Nvidia遇到了新的美国对手。起初并未在意,以为是哪家芯片厂蹭热点。但当我看到高通的名字时愣住了。
高通,这家以手机芯片闻名的公司,突然宣布进军AI数据中心芯片市场,推出名为AI200和AI250的产品,直接对标英伟达。背后的原因在于,近年来AI行业对算力的需求激增,而GPU价格昂贵。一张英伟达H100的市场价高达三万美元,整柜系统更是动辄百万美元以上。全球数据中心耗电量预计在2024年达到460太瓦时,其中约20%用于AI训练与推理。在这种情况下,高通凭借其在能效方面的优势,试图通过AI200和AI250来提高每瓦推理产出,解决电力有限的问题。
高通此举也有其自身焦虑。随着手机市场的饱和,安卓市场饱和、苹果自研芯片,高通的利润被不断削减。因此,它必须找到新的增长点。高通的目标是将“能源系统”卖给全世界,不再只是造芯片。不久后,高通宣布沙特HumAiN成为其首个客户,这笔订单为200兆瓦,相当于一座中等城市一年的数据中心电力消耗。这标志着沙特从出口石油转向进口智能,高通也借此验证了智能时代的能源革命正在从硅谷转向中东。
英伟达作为AI行业的主导者,几乎成了社交货币。黄仁勋善于讲述生态和未来的故事,使得整个AI行业的情绪都被他牵着走。然而,这种垄断导致了高利润率和交付周期长等问题,新玩家如高通便应运而生。技术垄断需要替代和修正,每个时代都有造梦者和修正者。英伟达的市场份额和毛利率极高,但这也意味着它控制了整个生态系统。高通的出现打破了这一局面,带来了新的竞争。
目前,模型轻量化、推理去中心化和芯片低功耗化三个方向同时发力,推动算力平权。UNESCO和UCL的研究表明,删掉大模型中的冗余部分可以大幅降低能耗。AMD CTO Mark Papermaster指出,AI推理正从数据中心向终端迁移。高通则致力于提高每瓦推理产出,成为AI世界的“节能电厂”。这些变化使得算力逐渐从集中走向分布,智能更加贴近用户。
未来的新平衡中,老玩家不会被淘汰,而是会换一种方式留下来。英伟达可能会从“造卡公司”转变为“AI的微软”,提供系统和服务。谷歌、亚马逊、微软等云巨头也在自研芯片,减少对英伟达的依赖。真正的博弈在于生态层,各大公司都在努力构建自己的生态系统,争夺用户的黏性。技术只是入口,最终目标是控制力。当AI和人重新建立连接时,技术才算真正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