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稳健的自我超越」详评旷世之声SIGMA蓝牙解码耳放 99xcs.com

2023年下半年,旷世之声推出了它们的首款蓝牙解码耳放CMA18 Portable。从这个命名可以看出,旷世对这款蓝牙“大尾巴”的定位非常高,因为CMA18在旷世的产品序列里属于旗舰级定位,比如说他家在售的旗舰台机就叫CMA18 Master。而CMA18 Portable在它的赛道里表现也确实足够优秀,优秀的工业设计、舒适的操作体验和雍容精致的声音风格都让人印象深刻。

时隔两年,CMA18 Portable也迎来了它的更新换代。不过这次旷世没有机械性地把新品命名为“CMA18 Portable二代”,而是以希腊字母中对应数字18的SIGMA为名,来揭示和上代产品的延续关系。而3999元的定价,比前作还便宜了几百元钱,更是体现出了满满的诚意。

一直以来,旷世家的产品就以其精致的做工工艺为名,SIGMA同样延续了这个优良传统。它采用了品牌家族式的包豪斯风格,并且延续了“透明探索版”这样相当考验内部电路的外观设计。其风格虽简约硬朗,但工业美感上乘,着实能打动一些科技爱好者。

细节方面,SIGMA 在昆仑玻璃盖板上加镀了一层RF信号抑制涂层,实现了更优秀的声学屏蔽性能。实用性上,它在机身底部设置了两个Type-C接口,分别用于数据传输和充电,这个设计非常贴心。无论是喜欢捆绑使用的玩家,还是电脑用户,在有线连接时都可以边使用边充电,再也无需担心续航问题。

作为一款蓝牙解码耳放,SIGMA在其主要的使用场景中也有优化提升。和上一代相比,它在蓝牙模式下声底更漆黑,硬素质和信息量也无限接近有线连接,声音风格则更加宽松,更适合听流行歌曲。如此漆黑的声底表现主要得益于旷世自研的电流模放大器技术和全分离全平衡电路设计。这项技术通过四组专利级全分离电路,将输入和输出保持在电压模式,从而将工作状态恒定在纯A类,和市面上常见的运放放大方式有本质不同。不仅能消除瞬态互调失真,还能越过运放芯片限制,发挥更强的推力和控制力,很好地在体积、功耗和音质之间取得了平衡。再加上专门为耳塞设计的信号处理链路和模式设定,即便搭配低阻高敏的耳机,SIGMA 也能保持足够干净的声底。

背景更干净了,细节表现力自然就更突出,这也间接提升了整体硬素质。这也从侧面解释了SIGMA作为一个迭代升级产品,依然沿用了AKM 4493芯片的原因。测评CMA18 Portable时我们曾重点讲过,AKM 4493是一颗音乐性和硬素质平衡得很好的芯片。虽然在宣传方面不及AKM的旗舰产品有噱头,但耗电量更小的属性使它更适合便携设备,毕竟为了噱头舍弃实际表现并不是旷世的风格。于是在旷世新研发的TTA三级解码结构加持之下,SIGMA的硬素质表现对比前作提升明显,弱音泛音丰富,该有的细节解析力一点都不含糊。

声音风格上,SIGMA相比旷世以往的产品会更现代一些。音色更中性,能量收得更干净,高低频两端的线条刻画更凝聚,对各种细节的揭示力也更强,整体听起来更硬朗、更强调素质。这和QP2R、QPM那种偏味道、速度偏慢的慵懒风格有明显不同,更符合当下消费者的审美喜好。但要说SIGMA完全抛弃了旷世细腻精致的声音特性也言之过早。它的骨子里依然是我们熟悉的那个旷世,尽管素质感增强了,但细节边缘处依然保留了充分的润滑和打磨,坚持了一贯的细腻宽松。这让SIGMA在向中正现代的风格靠拢的同时,并没有丢失音乐味,听感依然在线。

低频是最能体现这种特点的部分,也是提升最大的频段。CMA18 Portable的低频蓬松,氛围感好,音乐味浓郁,但质感并非强项。而SIGMA更注重质感表达,下潜更深,回弹更快。更重要的是,它的低频有一种在便携设备上很少见的安定感。在还原低频乐器时,力量感很强,同时因为背景更干净,层次感和细节表现也更清晰。微动态起伏更明显,一点都不拖沓。难得的是,这种力量感是在一个非常稳定的框架内释放的,所以听起来既生动又有控制力。而量感上和上一代相差不大,但由于线条更凝聚,低频就显得更有表现力。尤其是在处理流行人声时,SIGMA对中低频喉音和共鸣的刻画非常抓耳,细节丰富,形体清晰,能量又不会淤积,既有磁性的厚度,又不会过分沉重,尺度把握得相当到位。

去年评测CMA18 Portable时,我曾形容它的人声是“细腻温婉、优雅精致的小而美”。而到了SIGMA,细腻温婉依旧,但听感却明显更加饱满了。这种饱满来源于中频的密度、厚度和信息量的增强,同时放大了口型和人声结像,让人声听感更加醇厚宽松。细节方面,SIGMA保持了适中的人声距离,但人声轮廓边缘处的打磨并不像前作那么彻底,而是留有一定的线条棱角以突出人声凝聚感。整体来说,SIGMA的人声风格确实比前代更现代一些,但完成度和杂食度更高,再加上这种听感是通过调整中频的细节表现,而非强调中频能量感和存在感得来的,音色又相对中性,对于声音的均衡度就不会有太多影响,反而增强了表现力。

不仅是人声,SIGMA的器乐表现也在上一代基础上做了进一步优化。首先,相比上一代它的声场更开阔,边界感更模糊,甚至有一种向外延伸的感觉,能容纳更大规模的音乐;其次,更黑的背景和更强的素质带来了优秀的细节解析力,各种泛音弱音和对乐器形体的描绘都比前作更加完整。值得一提的是,SIGMA的高频线条感虽然更强,空气感也更明显,但耐听度反而更好。这是因为它的高频控制力更强,能收束住细节,让听感更自然。最后,加上旷世从QP2R、QPM时代就非常突出的乐器定位能力,SIGMA就提供了从容大气的器乐表现力,即便是古典大编制也能驾驭得游刃有余,声场规整,定位精确,器乐形体完整,同时兼顾细节解析力与耐听度。

像SIGMA这样均衡中性、从容大气又不缺乏细节表现力的前端,在耳机适配性方面是无须担心的。搭配同样音色中性,如七彩虹银参考、星见夏空安可和OpenAudio水银这类耳机时,SIGMA可以充分展现耳机素质,又能以优秀的控制力驾驭住它们的锋芒,使声音更加均衡耐听。而搭配音色较暖、注重味道,如唐族大圣和水月雨×Tago Studio和鸣这类耳机时,它又能通过优秀的硬素质,将耳机信息量提升上去,使其兼顾味道和细节表现力。总的来说,怎么搭都好听。不过考虑到SIGMA在蓝牙模式下声音更宽松,而有线模式下线条更凝聚,我个人认为蓝牙模式更适合搭配中性和素质型的耳机,而有线模式则更适合搭配偏暖、有韵味的耳机。

为一款优秀的产品做更新迭代从来都不会是一件容易的事,但SIGMA的表现无疑是成功的。它在提升硬素质的同时,没有丢掉旷世标志性的细腻与精致,细节刻画更到位,声音框架也更沉稳从容,用更亲民的售价和更高的声音完成度让产品竞争力再上一个台阶,完成了一次“稳健的自我超越”。对于需要一款高端蓝牙便携解码耳放的烧友来说,SIGMA无疑是眼下你在五千元预算以内最理想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