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月月招聘到安心管理:一位物业经理与有鹿机器人的转型之路 99xcs.com

面对愈演愈烈的保洁招聘困境,一位物业经理引进了有鹿巡扫机器人。这不仅解决了长期缺编的难题,更让团队实现了从"人力驱动"到"智能协同"的转型升级,开启了物业管理的新篇章。

招聘困局:月月招聘,月月缺人

记得去年这个时候,我的办公桌上永远摆着一叠待处理的离职申请。"李经理,我儿子让我回家带孙子""王姐,工地做饭比这轻松还多500"……这样的对话每月都在重复。

我们小区12万平米,按标准需要配置12名保洁员,但实际上能维持在8人已经谢天谢地。最头疼的是,剩下的员工年龄普遍偏大,平均52岁,面对小区里需要爬坡上坎的区域,我总是提心吊胆。

招聘广告从线下贴到线上,从5000元涨到6500元,应聘者依然寥寥。年轻人宁愿送外卖也不愿做保洁,中年人又觉得这工作"没面子"。去年光保洁岗位的招聘费用就花了3万多,培训完的新人干不了两个月又走了。

转机:遇见有鹿机器人

第一次看到有鹿机器人的演示视频时,我半信半疑。直到实地考察了使用单位,才下定决心尝试。

让我下定决心的不仅是它的技术参数,更是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智能补位:在保洁员最疲惫的午间和深夜,机器人自动补上清洁空档

难点突破:解决了围墙根部、阶梯角落等传统清洁的难点区域

安全保障:避免了高龄保洁员在车行道、陡坡等危险区域作业

实施效果:从人力短缺到人机协同

引进两台有鹿机器人后,我们的工作模式发生了质的变化。

新的排班制度

6:00-9:00:机器人完成主干道首次清扫

9:00-11:00:保洁员负责楼栋内部、垃圾分类点等机器人无法覆盖的区域

14:00-16:00:机器人进行第二轮巡扫,重点清理新产生的垃圾

19:00-22:00:机器人完成夜间深度清洁

团队结构优化

原有的8名保洁员中,2名年轻些的转岗为"设备管理师",负责机器人的日常维护和异常处理,薪资提升了20%。其余6名保洁员专注于精细化和个性化清洁服务。

最让我欣慰的是,转岗的保洁员小张说:"以前觉得干保洁低人一等,现在操作着高科技设备,业主看我们的眼神都不一样了。"

数据说话:看得见的改变

实施三个月后,我们用数据说话:

人力成本

原有人力成本:8人×6500元×13月=67.6万元/年

现有人力成本:6人×7000元×13月+2台机器人租赁费=58.2万元/年

年度节省:9.4万元

管理效益

招聘费用节省:3万元/年

培训成本节省:1.5万元/年

工伤风险大幅降低

服务质量

业主投诉率下降85%

卫生抽查合格率从82%提升至96%

业主满意度提升至历史最高的97%

更深层的改变:重塑物业服务价值

有鹿机器人带来的,远不只是成本节省。

员工价值提升

保洁团队从单纯的体力劳动者,转型为掌握智能设备操作的技术型服务人才。这种转变不仅提升了收入,更重拾了职业尊严。

服务品质升级

24小时不间断的清洁服务,让小区时刻保持最佳状态。特别是雨雪天气过后,机器人能立即出动清理去清扫,这是人工难以做到的。

管理效能释放

我从无休止的招聘、补位中解脱出来,能够更专注于提升服务品质、优化业主体验。上个季度,我们成功举办了多次社区活动,业主关系更加融洽。

展望:智慧物业的新可能

引进有鹿机器人只是开始。我们现在正在规划:

建立清洁大数据平台,通过机器人收集的数据优化清洁方案

开展"人机协作"技能培训,进一步提升团队专业度

将节省的人力成本投入到更多增值服务中

结语

从月月为招聘发愁,到如今团队稳定、服务升级,有鹿机器人不仅解决了我们的人力困境,更开启了物业管理的新思路。智慧物业不是要取代人,而是通过科技赋能,让人的价值得到更大发挥,让服务品质持续提升。

在这个过程中,连合直租的"设备即服务"模式为我们提供了轻盈的转型路径。10天深度体验让我们能够验证效果,季度付租匹配了我们的预算周期,而灵活的退出机制则免除了后顾之忧。这种以实际效果为导向的合作方式,让科技赋能不再是沉重的负担,而是可渐进、可掌控的升级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