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者思维的智慧:从现象看需求(生产者的内涵) 99xcs.com

时时告诫自己,用生产者思维,观察周遭事物。

一个坚硬的事实是——多数人,是消费者思维,只有少数人,具备生产者思维。

这两种思维方式,看到的世界,天壤之别。

比如,看到一款短视频社交软件爆火。

有消费者思维的人,只习惯做价值判断,可能觉得好玩、无聊或有价值,都没有本质区别。

而具有生产者思维的人,看到这现象,一拍大腿,卧槽,短视频这么火!

那我要是开发一个更有趣的视频特效工具,让用户更容易制作出高质量的短视频,岂不是能吸引大量用户?

看到任何现象,本能的反应是——这里面的需求是什么?我能提供哪些服务?这就是生产者思维。

前些天,几个同学在讨论一款新的社交软件。

在聊天过程中,看到了该软件的群组功能。

这类群组可以自动整理消息。

我问了句,群组功能啥时候变得这么智能了?之前不是只能简单发送消息和文件吗?

同学笑话我,几年不在江湖走动,连社交软件的功能都不知道了,这种智能整理消息的群组功能,早就上线了。

用手机搜了下,这种具有智能群组功能的社交软件,用户增长迅猛。

一家社交软件公司,假设平均每月新增用户100万。

又在行业报告里查了下,目前大概有10家类似的社交软件公司。

如果能通过优化群组功能,使用户觉得现有的群组功能更方便,更吸引人,那便创造了巨大的市场潜力。

这些想法,片刻间便在脑海中滑过。

搁以前,看到这种新功能,最多好奇一下,绝不会深究背后的逻辑。

这就是消费者思维——看到的世界是什么样,便接受了它的样子,不去思考是谁,因什么动机,将它展现在我眼前。

切换成生产者思维后,看到任何不同寻常的迹象,脑子会立刻响起警铃,这背后是什么逻辑?是什么样的人,为什么会造成这一局面?

习惯用生产者思维看待世界后,用不了多久,对真实世界的理解,会深刻许多。

互联网,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平台。

它以极低廉的成本,使得极广泛的人群,可以在同一片空间,发出自己的声音。

在这平台上,如果陷入信息的海洋,沉浸于别人提供的作品,那便只是献祭自己的时间,着实可惜。

不如沉下心来,选定擅长领域,坚持输出自己的作品,服务成千上万的人群。

作品的素材从何而来?

这就要仰仗生产者思维,借助它,体察日常生活中,看似寻常的现象背后,隐而不显的底层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