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DAGA-JR11;JR-11-NODAGA;1638746-88-9;PETCT显像 神经内分泌肿瘤 99xcs.com

一、NOTA-JR-11 的分子结构设计逻辑

NOTA-JR-11 是由双功能螯合剂 NOTA(1,4,7 - 三氮杂环壬烷 - 1,4,7 - 三乙酸)与 SSTR2 拮抗剂 JR11 通过共价键偶联形成的靶向分子探针,其结构设计围绕 “高特异性靶向 - 稳定核素螯合” 双核心需求展开,弥补了传统 DOTA 类螯合剂在部分场景下的不足。

  • NOTA 螯合单元的优势:相较于 DOTA 的十二元环结构,NOTA 为九元环大环配体,环结构更小且电荷分布更均匀,与 ^68Ga、^64Cu 等常用诊断性核素的配位反应速率更快(通常可在 30 分钟内完成标记,且无需高温条件),形成的络合物稳定常数可达 10²⁰-10²⁵级别,在体内生理环境下不易解离,能有效降低游离核素对肾脏、肝脏等器官的毒性风险。同时,NOTA 的亲水性适中,可减少探针与血浆蛋白的非特异性结合,提升其在血液循环中的稳定性。
  • JR11 靶向单元的特性:JR11 作为高选择性 SSTR2 拮抗剂,其肽链序列经特定优化,含多个芳环氨基酸残基与 D - 型氨基酸,通过空间构象调整实现对 SSTR2 的精准识别 —— 与 SSTR2 的解离常数(Ki)维持在亚纳摩尔级(<0.8 nM),且对 SSTR2 的选择性显著高于其他亚型(如 SSTR1、SSTR3-5),可避免与非靶组织的 SSTR 亚型结合,降低脱靶效应。此外,JR11 作为拮抗剂,不诱导 SSTR2 内吞降解,能维持受体在细胞膜表面的稳定表达,为探针在肿瘤部位的持续滞留提供结构基础。
  • 偶联方式的合理性:NOTA 与 JR11 通过柔性短链连接臂(如氨基己酸链)偶联,连接臂长度控制在 3-5 个碳原子,既避免因连接臂过长导致的空间位阻影响受体结合,又能保证 NOTA 的螯合位点充分暴露,不干扰核素配位反应。这种偶联方式还可减少两种功能单元间的相互作用,确保各自生物学活性不受影响。

二、NOTA-JR-11 的作用机理

NOTA-JR-11 的作用机理基于 “靶向识别 - 核素效应” 的协同作用,核心围绕 SSTR2 阳性肿瘤的精准诊断与潜在治疗展开,具体可分为三个关键环节:

  1. SSTR2 介导的靶向富集:在 SSTR2 高表达的肿瘤组织(如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肺神经内分泌肿瘤、部分乳腺癌)中,NOTA-JR-11 的 JR11 单元通过与 SSTR2 胞外域的特异性结合,实现肿瘤组织的定向富集。与传统 SSTR 激动剂探针不同,NOTA-JR-11 作为拮抗剂,不激活 SSTR2 相关信号通路(如抑制腺苷酸环化酶活性、降低细胞内 cAMP 水平),仅通过受体结合实现靶向定位,同时避免因信号通路抑制引发的血糖异常、胃肠道功能紊乱等副作用。更重要的是,拮抗剂不诱导 SSTR2 内吞后的降解,使受体持续表达于细胞膜表面,延长 NOTA-JR-11 在肿瘤部位的滞留时间(体内半衰期可达 20-36 小时),提升核素在肿瘤组织的累积量。
  2. 诊断性核素介导的 PET 显像机制:当 NOTA-JR-11 与诊断性核素(如 ^68Ga)结合时,形成的 ^68Ga-NOTA-JR-11 可作为 PET 显像探针。注入体内后,探针随血液循环到达肿瘤部位,与 SSTR2 结合后,^68Ga 通过电子俘获衰变释放正电子,正电子与周围组织中的电子发生湮灭反应,产生一对能量均为 511 keV 的 γ 光子。PET 设备通过探测这些 γ 光子的空间分布与强度,经计算机算法重建形成三维断层影像,不仅能实现肿瘤原发灶的精准定位,还可检出直径 < 1 cm 的微小转移灶(如肝转移、淋巴结转移)。此外,通过定量分析显像区域的标准化摄取值(SUV),可评估肿瘤组织中 SSTR2 的表达水平,为后续治疗方案(如是否适合靶向放疗)的选择提供客观依据。
  3. 治疗性核素介导的靶向放疗潜力:尽管目前 NOTA-JR-11 的研究多聚焦于诊断领域,但其结构设计使其具备靶向放疗潜力。当 NOTA 单元与治疗性核素(如 ^177Lu、^225Ac)结合时,形成的放射性探针可通过 JR11 单元靶向富集于 SSTR2 阳性肿瘤组织,核素释放的射线(如 ^177Lu 的 β 射线、^225Ac 的 α 射线)可直接作用于肿瘤细胞的 DNA,造成双链断裂,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其中,β 射线(如 ^177Lu 释放的 β 射线射程为 0.2-2 mm)可作用于局部肿瘤细胞,减少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而 α 射线(如 ^225Ac 释放的 α 射线射程仅为 50-100 μm)则具有更强的细胞杀伤能力,适合治疗微小转移灶或肿瘤干细胞。同时,NOTA 与治疗性核素的稳定结合可避免游离核素对正常器官的毒性,提升治疗安全性。

三、NOTA-JR-11 的研究进展

(一)基础研究突破

  1. 体外与动物模型验证:在体外细胞实验中,^68Ga-NOTA-JR-11 对 SSTR2 阳性细胞(如 AR42J 细胞、H69 细胞)的结合率显著高于 SSTR2 阴性细胞,且这种结合可被过量 JR11 竞争性抑制,证实其结合的特异性。在神经内分泌肿瘤(NET)裸鼠模型中,^68Ga-NOTA-JR-11 的肿瘤摄取率可达(6.8±1.2)% ID/g(注射后 2 小时),肿瘤 / 肝脏比值为 8-12:1,肿瘤 / 肌肉比值为 15-20:1,显著高于传统 ^68Ga-DOTA-TATE 探针(肿瘤 / 肝脏比值约 5-8:1),且在 SSTR2 低表达肿瘤模型中仍能实现有效显像,展现出更强的靶向敏感性。此外,动物体内代谢研究显示,NOTA-JR-11 主要通过肾脏排泄,在心脏、肺脏等非靶器官的摄取量极低,安全性良好。
  2. 核素标记工艺优化:目前已建立高效的 ^68Ga-NOTA-JR-11 标记工艺,在室温条件下,以 0.1 M HEPES 缓冲液(pH=4.0-5.0)为反应体系,NOTA-JR-11 浓度为 10-20 μg/mL,^68Ga 活性为 37-185 MBq 时,标记反应 30 分钟后放射化学纯度可达 98% 以上,且无需进一步纯化即可用于后续实验,为临床转化提供了工艺基础。同时,研究人员还探索了 ^64Cu 标记 NOTA-JR-11 的可行性,结果显示 ^64Cu-NOTA-JR-11 的体内半衰期更长(可达 12 小时以上),适合长时间动态显像研究,为评估肿瘤代谢变化提供了新工具。

(二)临床转化与应用探索

  1. 肿瘤诊断临床前探索:在晚期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GEP-NET)患者来源的异种移植(PDX)模型中,^68Ga-NOTA-JR-11 PET/CT 显像可清晰识别原发灶与肝转移灶,且显像结果与病理检查中 SSTR2 的表达水平高度一致(相关系数 r=0.85)。更重要的是,对于传统 ^68Ga-DOTA-TATE 显像阴性但 SSTR2 免疫组化阳性的患者 PDX 模型,^68Ga-NOTA-JR-11 仍能实现肿瘤显像,提示其在 SSTR2 低表达或异质性表达肿瘤诊断中的优势。目前,部分研究机构已启动 ^68Ga-NOTA-JR-11 的临床 Ⅰ 期研究,主要评估其在 GEP-NET 患者中的安全性与显像效果,初步结果显示患者耐受性良好,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且对微小转移灶的检出率较 CT/MRI 提升 15%-25%。
  2. 联合应用研究:研究人员还探索了 NOTA-JR-11 与其他诊疗技术的联合应用潜力。例如,在肿瘤放疗计划制定中,通过 ^68Ga-NOTA-JR-11 PET/CT 显像获取肿瘤的精准边界,可为调强放疗(IMRT)提供更准确的靶区勾画,减少正常组织的辐射剂量;在免疫治疗领域,初步研究发现 ^177Lu-NOTA-JR-11 的靶向放疗可激活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细胞(如 CD8+T 细胞),与 PD-1 抑制剂联合使用时,可显著提升肿瘤抑制效果(肿瘤生长抑制率较单独治疗组提升 40% 以上),为 “靶向放疗 + 免疫治疗” 联合方案提供了新方向。

(三)未来研究方向

  1. 结构优化:进一步通过肽链修饰(如引入聚乙二醇链)增强 NOTA-JR-11 的体内稳定性,减少酶解降解;同时调整连接臂结构,优化 NOTA 与 JR11 的空间构象,提升对 SSTR2 的结合亲和力与选择性。
  2. 多模态显像探索:将 NOTA-JR-11 与荧光染料(如 Cy5.5)偶联,开发 “PET - 荧光” 双模态探针,实现体内宏观显像与术中微观导航的结合,辅助肿瘤精准切除手术。
  3. 治疗性核素应用拓展:重点开展 ^177Lu-NOTA-JR-11 与 ^225Ac-NOTA-JR-11 在 SSTR2 阳性肿瘤治疗中的临床前研究,评估其疗效与安全性,推动其向靶向放疗药物转化。

申明:仅实验室科研,不适应于人体,后果自负

相关其他产品:

DOTA-E[c(RGDfK)2]

NOTA-E[c(RGDfK)2]

Nodaga-RGD

Noda-theranost

Galacto-RGD

FB-RGD

供应商:上海楚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