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款规格「战未来」的迷你主机专属扩展坞——零刻 Mate SE 99xcs.com

对于大部分迷你主机而言,得益于相比笔记本更宽松的厚度限制,机身搭载的接口一般都非常丰富。比如我一直在使用的零刻 SER9Pro,DP、HDMI、USB4(Type-C)/ USB Type-C/ USB Type-A、LAN(2.5G)一应俱全,机身内置的双 M.2 盘位也能够满足大部分用户需求。

▼零刻 SER9 Pro(AMD AI9-HX370)接口已经相当丰富,还内置了AI 降噪麦克风阵列与双扬声器

不知是否受 Mac mini 扩展坞设计思路的启发,零刻官方专门针对 SE 系列产品,推出了专属扩展坞 —— 零刻 Mate SE,进一步增强了 SER9 系列在接口数量与拓展能力方面的表现,其核心配置如下:

  • USB4 v2 80Gbps 输入带宽(用于连接主机)
  • 主动散热
  • M.2 PCIe Gen4x2 SSD 盘位*2
  • 2.5G LAN*1
  • SD4.0 卡槽(300MB/s)*1
  • USB3.0 Type-A*2
  • USB Type-C(PD3.0 电源输入,可选)

作为一款售价近千元(目前官方店铺标价 985 元)的扩展坞产品,Mate SE 的硬件规格其实相当超前 —— 它配备了 AMD 预计 2026 年才会开始推广的 USB4 v2 80Gbps 接口,还少见地在扩展坞内部加入了主动散热模块。这款具备双 SSD 拓展能力的产品实际体验如何?其内部做工、结构设计与硬件用料是否扎实?希望本篇评测能为你提供清晰答案。

外观: 零刻 SE 系列产品的完美搭子

作为 SE 系列的官方扩展坞,零刻 Mate SE 除了长宽尺寸与 SER8\9(Pro)完全一致外,外壳的金属材质与配色自然也实现了完美融合。

▼接口与指示灯也做了对齐

机身采用铝合金一体成形,顶部预留了开槽与 SER 系列的底部脚垫对齐,摆放方面支持扩展坞在上和扩展坞在下两种摆放方式。

▼机身的色彩与 SER 完美匹配

▼零刻这两年 SE/GT 系列机器的质感提升显著,质感上已经非常接近 Mac 了

80Gbps 的带宽对线材要求很高,考虑到 Mate SE 与 SER 采用的是叠放搭配,随机附送的是一长一短两根硬质排线,(理论上)也可以自行更换为 USB4/雷电线材。

▼扩展坞在上的摆放方式

▼扩展坞在下的摆放方式

Mate SE 的接口主要布置在后方,自左至右依次是2.5G LAN、USB 3.0 Type-A*2、USB4 v2/雷电(输入,用于连接主机)、USB PD 供电输入(15W 功率以上时需要连接辅助供电)。

SD4.0接口放置在了侧面,正面则仅有电源指示灯,这样的接口摆放更多考虑的是美观。从实用角度出发,个人觉得更合理的布局是 LAN 口、USB4 v2/雷电、USB PD 电源输入放置在后侧,而 SD 与两个 USB Type-A 移到正面,并增加一个 TF(MicroSD) 卡插槽。

机器底部采用了塑料材质,周围有一圈开孔用于进出风,随机附送的脚垫采用粘贴形式固定,如果能改成可反复使用的磁吸结构会更方便一些。相比很多依靠被动散热的扩展坞,主动散热对于降低高速 SSD 温度还是很有意义的,毕竟更低的温度可以让 SSD 工作更稳定、使用寿命也会更长。

卸下底部的固定螺丝取下盖板就可以看到内部结构了,可以看到接口部分都使用了导电胶布与外壳连接,提升抗 ESD/EOS 能力。主板与主要元器件也被大尺寸散热片完全覆盖,使用超薄风扇将空气从一侧吸入,再从另一侧吹出。

取下金属散热片的固定螺丝,可以看到2个 SSD 硬盘位都预留了散热硅胶,风扇部分为零刻自有品牌的 AZW 5005风扇,最大功率为5V0.25A(1.25W)。

超3000MB/s 的磁盘读写性能、低温且静音

入手这款扩展坞的用户应该都会把配置拉满,我这里插入了两根 PCIe Gen4 2T SSD,使用 exFAT 格式方便后续升级与更换。

两块 SSD 在扩展坞内的待机温度都非常低,28度的室温下待机温度分别为42度和30度,与扩展坞配合使用时传输模式都为 PCIe Gen4.0x2。

需要注意的是,在部分 Win11 系统中,默认外接存储的读写模式可能是快速删除+不启用写入缓存,此时写入速度会受到比较大的限制。如果想要获得满血的写入性能,需要在属性-策略内,开启更好的性能+启用设备上的写入缓存。

由于其中一块硬盘我之前一直在移动硬盘盒内使用,在盘中已有部分数据的情况下 Crystal Disk Mark 实测顺序读写都超过3000MB/s,另外一块空盘测试顺序速度分别为3384MB/s和3044MB/s,基本上已经跑满了 PCIe Gen4.0x2 的带宽。

使用 ATTO 读写测试有负载时,实测完整一次测试后 Geil P4L 从待机的30度升高到40度,而 Telcast 这块 Gen4 SSD 则从42度升高到45度,主动散热+大散热片的散热效果还是非常不错的。

读卡器部分使用我的金士顿 256GB 相机 SD 卡,实测读写速度都可以跑满 SD 卡官方标称的读写速度,如果想要跑满扩展坞的 SD4.0 速度可能需要更高速的 SD 卡了。

扩展坞的噪音部分在实际使用时完全感知不到,相比主机的风扇噪音更小或相当,即使是对于噪音比较敏感的用户,应该也会非常满意零刻 SER 和 Mate SE 的静音表现。

拆机:大厂芯片方案

主控芯片部分,零刻 Mate SE 使用了1颗来自英特尔的 JHL9480,这颗芯片代号为 Barlow Ridge,是一颗支持 80G/120G 的雷电5控制器(兼容 USB4 v2)。

▼Intel JHL9480,覆盖有硅胶散热垫

USB Hub 控制芯片来自创惟科技(Genesys Logic),型号为 GL3590。

SD 读卡器芯片同样来自创惟科技(Genesys Logic),型号为 GL3232S,最高支持 SD4.0 标准(SD1.0\1.1\2.0\ SDHC\ SDXC\ UHS-I \ UHS-II)。下侧的 PI6CG33 来自于模拟大厂 Diodes(PERICOM),是一颗超低功耗的 PCIe Gen1/2/3/4/5/6 时钟发生器。

USB PD 控制芯片则来自英飞凌(Infineon),编号CYPM1322-97BZXI,是一颗常用于雷电接口的 USB PD 控制芯片。

FL5801 来自谱瑞科技(Parade),是一颗用于 雷电4/USB4 接口的基于硬件的 USB Hub 控制器。

网卡芯片来自于大家都比较熟悉的 Realtek,编号为 RTL8156BG,支持2.5G LAN。

总结

作为一款「战未来」的扩展坞,零刻 Mate SE:

  • 设计和外观上与自家的 SE 系列完美匹配
  • 80Gbps 的带宽可以几乎无损地扩展2块 M.2 PCIe Gen4 SSD
  • 额外提供了 SD4.0 卡槽以及额外的 USB Type-A 和 2.5G 网口
  • 主动散热下扩展坞(以及内部的 SSD)温控非常出色

如果你手头正在使用零刻的 SE 系列迷你主机,对 SSD 盘位、网口、SD 读卡器有强烈需求,作为官方出品、完美匹配 SE 主机的 Mate SE 扩展坞是非常值得推荐的。

当然这款扩展坞也有一些缺点:

  • AMD 主流的 USB4 v2(80Gbps) 主机可能要2026年才会开始推广,目前的规格有些战未来
  • 部分接口如果移动到正面会更方便
  • SD 读卡器如果能做成 SD/TF 双尺寸的会更完美

好了,本篇文章到此结束,感谢大家的观看~我是 KC,我们下篇文章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