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假如把活性成分比作一封重要信件,投递难点在于:城市很大,信箱很多,而软骨这位“收信人”门牌模糊,还藏在深巷。新设计的“信封”先解决寻址问题:在普通可降解材料外壳上,拴了一条软骨靶向肽(CAP),它像一枚手写邮票,专门认得软骨表面独有的暗号。遇到暗号,邮票立刻贴上去,信封便稳稳停靠,不再随波逐流。
信封本身也有讲究:PVAm 链段像柔软内衬,提供充足氢键“抓手”,让信件在颠簸途中不晃荡;PLGA 链段则像硬质外壳,既抵御外界挤压,又设定好解体倒计时。到达软骨后,外壳开始因局部水分与酸碱度变化而松散,内衬却暂时保持网状结构,像慢慢拆开的包装纸,让信件按预设节奏露面,而不是一次性倾倒。
由于 CAP 肽只与软骨暗号发生“锁-钥”式轻触,其他组织即便擦肩而过,也几乎不会误签收;再加上整个载体最终降解为体内本就存在的小分子,残片可被自然循环带走,投递过程几乎不留痕迹。于是,一封“亲笔信”得以安静、准确、持续地送到柔软目的地,为需要与软骨长期对话的科研探索提供了温柔而精准的邮差方案。
以上内容来自广州为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小编分享,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留言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