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千龙网)
“双奥总工”讲述土木人的大国工匠精神,路桥工程师的故事里有很多次重新开始的经历,新能源汽车企业的总监呈现了“小米造车”的难忘历程。首都产业一线科技人才日前走进高校系列宣讲北京交通大学专场举办,来自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的三位优秀人才与大学生们分享了他们不凡的奋斗历程。
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李久林讲述的主题是《筑“巢”织“缎”:书写智能建造的中国答案》。主持领导了“鸟巢”“冰丝带”等几十项重大工程建造的他,人称“双奥总工”。在“鸟巢”工地上,他带领团队克服重重困难,将设计师都不知如何实现的“概念图”雕刻成“鸟巢”施工图。面对高强度钢的国际“卡脖子”难题,他们联合多个单位开展技术攻关,制造出国产特种钢材,并和数百名焊工一起解决了新型钢材的焊接技术创新,让这座建筑树立起了中国迈向制造强国的重要里程碑。李久林认为,大国工匠精神的内涵是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只有如此立足本职岗位,一点一滴奋斗,日积月累开拓,坚定信心实干,就一定能创造出骄人的业绩,成为自己、家庭、集体、国家和民族的顶梁柱。”他说。
北京市政路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崔丽以《铺就绿色发展的城市路网》为题,讲述了自己聚焦绿色、低碳及城市更新方向,开展道路工程领域的科技工作,解决钢渣、胶粉、建筑垃圾等废弃资源循环利用难题的历程。她总结自己二十年科研历程的坚韧底色,就是一个“干”字:遇到难题,就埋头去干;看到需求,就创新去干;认准方向,就坚持去干。
小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整车项目总监方侃讲述《从梦想到远征:中国新能源汽车与时代同行》的开篇第一句是:“说起小米造车,这是一个关于勇气的故事,也是一段初心和梦想的故事。”身为负责新车型全生命周期项目开发和交付的企业负责人,他带领团队克服了一个又一个技术和工程难关。其中,团队自主研发的V8s电驱实现最高转速27200rpm,而之前行业最高在20000rpm左右,所以此前转速2万以上都属于技术“无人区”。“从V8s第一次上电起,我们陆续碰到高速发热、振动、润滑冷却、效率、控制、齿轮胶合等难题,没有行业经验可借鉴,只能从第一性原理出发,突破创新,前后尝试上百个方案,屡败屡战,才最终获得成功。”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