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以一篇生动详实的报道,将公众的视线引向了重庆梁平双桂湖国家湿地公园。在那里,一首由白头鹎、白颊噪鹛、棕背伯劳等鸟类共同“演唱”的湿地奏鸣曲,正被先进的技术“聆听”与“解读”。
报道中提到的,在双桂湖湿地24小时不间断工作的声纹识别设备,正是由生境(北京)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提的HABITAT103智能声纹监测仪。作为该项目的核心设备支持方,我们很荣幸能以自主研发的科技力量,深度参与我国首个开放共享自然声景数据库的建设。
图 客户端
图 设备安装现场
HABITAT103设备在“声景中国”项目中的成功应用,标志着传统生态监测方式向智能化、自动化与精准化的跨越。
正如《》报道中专家所阐释: “就像人类的指纹具有唯一性,鸟类的叫声同样存在独特的声纹……只有数据库越丰富、样本越多、标注越精准,算法才能不断进步……让‘闻声识鸟’越来越靠谱。”
HABITAT103:野外长效监测的硬核科技
图 设备样机照片
- 专业级声纹采集:采用双通道高敏拾音器,覆盖20Hz-20kHz全频段,确保在复杂野外环境下捕获清晰、纯净的原始声音。
- 云端AI智能识别:设备采集的数据通过4G回传至生境云平台,依托强大的AI算法,支持识别国内外超过5500种物种(鸟类/蛙类/鸣虫),常见物种识别率高达85%。
- 长效无人值守:太阳能供电系统与超低功耗设计,使设备在无光照条件下也能持续工作长达3个月,IP65防护等级足以应对各种极端野外环境。
- 数据时空标定:内置4G通讯与GPS模块,为每段音频记录精确的位置与时间信息,输出科研级标准数据,确保数据的可追溯性与可分析性。
在梁平双桂湖,自智能声纹监测设备自部署以来,已成功记录并识别超过40种鸟类,累计有效声纹数据超过3000条。这些动态数据能够帮助科研人员:
- 分析鸟类的迁徙规律、栖息偏好和种群变化;
- 辅助判断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与演变趋势;
- 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连续的数据依据。
未来,这些宝贵的声纹数据还将与生态旅游、自然教育等领域深度融合,开发出湿地“声景导览”、生态慢直播等创新应用,让公众也能直观地“听见”自然之美。
生境(北京)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创新为桨,以数据为舟,持续为生态保护与科研探索提供前沿的技术装备与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