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陈洲)近日,工信部印发《关于优化业务准入促进卫星通信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提出,到2030年,手机直连卫星等新模式新业态规模应用,发展卫星通信用户超千万,推动卫星通信充分融入新发展格局,有力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在行业发展的征途中,中国电信牢记央企社会责任,将卫星通信应用从应急通信延伸到大众消费领域,为日常生产生活提供了多维度的信息通信保障。
(图片来源:摄图网)
筑牢“通感一体”硬支撑
数字经济时代,空天地一体化技术正在成为大国博弈的关键领域。我国三大运营商如今纷纷加码了卫星通信。其中,中国电信在2009年就成立了专业卫星通信公司,更是国内首家获批卫星通信国际电信码号资源的运营商。
在5G NTN(非地面网络)领域,中国电信率先突破“天地一体”融合通信的技术瓶颈,解决了传统卫星通信与地面5G网络在频段协同、信号传输时延等方面的核心难题。通过自主研发的星地协同组网技术,实现了卫星与地面基站的无缝切换,即便在海洋、沙漠、偏远山区等地面网络难以覆盖的区域,也能为用户提供稳定的高清通话、应急数据传输等服务。
面向6G时代,中国电信更是提前布局“天网”建设。数月前,中国电信就荣获了“一种基于6G的天地一体化传输优化及拓扑测绘的方法”的国家发明专利授权。这项技术的核心在于“天地协同”——地面网络负责城市和人口密集区域的高效通信,而卫星网络则填补偏远地区和空域的通信盲区。两者有机结合,形成一个全方位覆盖的通信网络,就像为地球织就了一张无形的“通信天网”。
从5G NTN的初步落地到6G天网的前瞻布局,卫星通信正经历一场关乎“连接无界”的提速升级浪潮。这一变革的核心,始终锚定于关键技术的持续突破,而中国电信以自主创新为核心驱动力,搭建起覆盖当前应用场景与未来产业需求的技术体系,为卫星通信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夯实了坚实底座。
激活“卫星+”新价值
在数字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下,通信网络的覆盖广度与深度,直接关系到社会运转效率与民生福祉。过去,卫星通信多局限于海事、航空、应急救援等专业领域,是极端场景下的“保底选择”;如今,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推动下,这一局面正被彻底打破,卫星通信加速从“小众专业”向“大众常用”转型,而中国电信以全场景应用为核心抓手,正成为这场变革的重要推动者,持续激活“卫星+”的全新价值。
政策层面的持续加码,为卫星通信的普及奠定了坚实基础。近年来,我国先后出台《“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关于促进卫星应用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文件,明确提出要“构建陆海空天一体化通信网络”“推动卫星通信在民生服务、行业应用等领域的深度融合”。这些政策不仅为卫星通信产业提供了清晰的发展方向,更在技术研发、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培育等方面给予了全方位支持,让卫星通信不再是“远在天边”的技术,而是逐渐融入日常生产生活的“身边服务”。
在大众消费领域,卫星通信正从“应急必需”变为“生活常用”,填补了地面网络覆盖的“空白地带”。以往,在偏远山区、沙漠戈壁、远洋航行等地面信号难以触及的区域,人们往往面临“通信失联”的困境;如今,中国电信已于数月前发布了“直连卫星全场景应用”,以“天地一体 时刻守护”为主题,聚焦“手机直连卫星、汽车直连卫星、天通卫星行业应用”三大类卫星直连场景发布解决方案,手机不换卡号即可拨打天通卫星电话、短信;汽车集成卫星通信,无网络时自动触发E-Call紧急救援;行业端提供手持机、天通猫、天通应急叫应终端等产品。
当前,我国正以“高轨卫星覆盖+低轨星座组网”的双轨战略推进空天地一体化网络建设,随着5GNTN标准的逐步成熟和技术迭代,卫星通信也正从传统的应急保障功能向全天候常态化服务演进。这一系列进展,为民众日常通信、特殊环境出行及工业生产提供了多维度保障,更从战略层面构建起覆盖陆海空天的“数字生命线”,为未来卫星通信与地面网络的深度融合奠定技术基石。
凝聚产业发展合力,让生态共荣
在数字经济加速渗透的当下,卫星通信作为构建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的核心支柱,其规模发展已不再是单一企业的“独角戏”,而是全产业链协同共进的“大合唱”。中国电信深谙产业发展规律,以开放生态为关键纽带,从国内产业链整合与国际合作拓展双维度发力,推动卫星通信领域的政策目标从宏伟蓝图稳步转化为生动现实。
从国内视角来看,中国电信通过搭建开放合作平台,有效串联起卫星通信产业链的 “上下游”,形成了环环相扣、协同高效的产业生态闭环。在上游,中国电信积极与卫星制造企业、核心元器件供应商开展深度合作,针对卫星通信终端芯片、相控阵天线等关键技术瓶颈,联合设立研发基金,推动技术攻关与成果转化。在中游,中国电信携手卫星运营商、系统集成商,构建标准化的技术接口与服务体系,打破了不同企业间的技术壁垒与数据孤岛。通过统一的通信协议与运维标准,实现了卫星资源的高效调度与共享,让原本分散的卫星通信服务能力形成合力,更好地满足应急通信、偏远地区网络覆盖等民生需求。在下游,中国电信联合终端厂商、行业应用解决方案提供商,针对交通、能源、农业等垂直领域推出定制化服务,将卫星通信技术与行业场景深度融合。全链条的协同模式,不仅加速了国内卫星通信产业的技术迭代与市场拓展,更让国家关于“建设高水平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的政策目标有了坚实的产业支撑。
从国际维度出发,中国电信以开放包容的姿态积极拓展国际合作,推动中国卫星通信生态与全球产业体系深度融合,实现互利共赢、生态共荣。一方面,中国电信与东南亚等地区的卫星运营商、通信企业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开展卫星资源共享、技术标准共建与市场渠道互通。另一方面,中国电信牵头完成了首个ITU-R卫星通信标准研究项目《卫星移动应急通信的发展与技术》立项,未来将在全球范围内强化卫星通信在应急救援、灾害应对等紧急场景下的保底通信关键作用;并成功将天通卫星系统及手机直连卫星案例写入ITU卫星手册,显著提升了中国卫星通信技术在国际舞台的曝光度与话语权;还成功推动了我国主导的5G卫星无线电接口技术标准项目顺利结项,为卫星通信正式迈进5G时代奠定了坚实的标准基础。国际化的合作模式,不仅为中国卫星通信企业开拓了更广阔的国际市场空间,也让全球卫星通信产业形成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良好生态格局,助力全球实现“人人享有优质通信服务”的目标。
卫星通信产业的规模发展,是国内产业链协同发力与国际合作共赢的共同结果。中国电信以开放生态为纽带,既深耕国内产业土壤,推动政策目标落地生根;又放眼全球市场,促进国际生态共荣。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迭代与合作的持续深化,中国电信将为中国卫星通信产业贡献更多创新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