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宇宙|我和红领巾的故事(我和宇宙奔向你全篇免费) 99xcs.com

金秋十月,中国少年先锋队迎来建队76周年。飘扬的队旗、鲜艳的红领巾,见证了同学们从懵懂无知到学会责任担当的蜕变。从戴上它时 “心中点燃的一团火”,到逐渐懂得“互助友爱”的温暖——无数个珍贵片段,编织成了少先队岁月里最闪亮的成长时光。这份红色信念,不仅温暖了整个童年,更指引同学们一步步成长为有担当的好少年。

一折一叠里的成长

北京第四实验学校初一2班 孙皓轩

指导教师:叶梦燃

书包最里层,那条红领巾早已褪去鲜亮,边角起了毛球,还沾着几处洗不掉的墨迹。可每当指尖触到那柔软的布料,少先队里的成长片段便清晰浮现。从懵懂到领悟,都藏在这抹红色里。

二年级入队那天的晨光,我至今记得。我们像排好队的小树苗,笔直站在操场。国歌奏响,五星红旗在朝阳中升起,六年级的学长学姐捧着红领巾走来。高个子学长站到我面前时,我瞥见他微颤的手指,触到脖颈时有些凉,可他的动作很轻,三两下就系好了结。低头望着胸前的红,心里鼓胀胀的全是欢喜——我是少先队员了!老师说红领巾是国旗的一角、染着烈士鲜血,可那时的我,只把它当作“长大”的光荣标签,攥着衣角偷偷笑了好久。

真正的成长,是在四年级那次“红领巾义卖”。我们带着旧书本、玩具、手工艺品摆摊,我负责叫卖,脸涨得通红,声音却小得像蚊子叫。眼看其他摊位人来人往,我急得直跺脚。这时队长拍了拍我的肩:“少先队员要敢担当!”我深吸一口气,举起玩具大声喊:“叔叔阿姨,买个玩具吧,爱心捐款帮助小朋友!”渐渐有人驻足,手里的东西一件件卖出去,最后我把钱投进捐款箱时,我忽然懂了:红领巾不只是戴在胸前的荣誉,更是要为别人多做些事的责任。那天风很大,却吹得我心里暖暖的。

六年级的那个下午,我为新入队的学弟学妹戴红领巾,手心里的汗把红领巾浸得有些潮,面前的小女孩仰着脸,亮晶晶的眼睛看着我。蹲下身的瞬间,我突然明白:当年学长学姐的弯腰,不只是配合我的身高,更是把责任传递给我。我小心地折着红领巾,尽量让动作轻柔。系好结时,小女孩立刻低头抚摸,笑容像朵绽放的花。记忆突然重叠,我终于领悟:红领巾的鲜红,不只是先烈的故事,更是一代代少年用行动染亮的——从学长的指尖到我的脖颈,从我的掌心到小同学的胸前,这便是“传承”。

每个周一清晨,我仍会郑重地戴好红领巾。升旗时,指尖抚过布料,感受到的不只是光荣,更是沉甸甸的担当。这条红领巾陪我走过六年,见证我从只会炫耀荣誉的孩童,长成懂得责任与传承的少年。

轻轻抚平褶皱,把红领巾仔细折好放回书包。这动作我重复了千百次,每次都有新的感悟:有些成长藏在一折一叠里,有些传承系在简单的结中。红领巾会变旧、会褪色,但它教给我的责任与担当,早已在我心里,愈发鲜亮。

仪容镜里的标尺

密云区第三小学五年级4班 郑添悦

指导教师:曾进

一本笔记本写到最后一页就用完了,一支笔用掉最后一滴墨水就会退出我的学习生活,但在我的衣柜里有一样虽然经过多次洗涤,甚至边角有一些微微泛白,但在我心中仍不褪色的物品——我的红领巾。

那一天,天气晴朗,我的心情和阳光一样,无比灿烂。我激动地站在队伍里,紧张得一动不敢动,期待着入队仪式赶快进行。直到一位高年级的大姐姐走到我面前,把那条鲜艳的红领巾轻轻绕过我的脖子,系在了我的胸前,我怦怦乱跳的心才稍稍平静。此时此刻,我感到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我的身上,我成为了一名真正的少先队员。洪亮的誓言随着我举起的右手,飘荡在操场上,也正是这份少先队员的誓言,让我三年来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生。

红领巾伴随着我在课上认真听讲,在体育课上飞快奔跑,在课间为同学积极服务,在关键时刻,帮我坚定信念。那是一个周六的下午,我参加管乐团训练,训练结束后我在角落里发现了一枚亮闪闪的发卡,这时周围的同学都收拾好乐器离开了教室,我握着这枚无比漂亮的发卡,心里却有了一丝小波动:也许丢发卡的同学会回来吧,我等一等,再多等5分钟。如果没人来找,就是没人要了,没人要的物品,我把它捡回家,应该也不是什么错事……

这么想着,我紧紧地握着这枚发卡,背着乐器准备回家去。走到学校转角处,我突然看到了仪容镜中的自己,戴着红领巾,神情却不坦然,太难看了!

我低下头犹豫了一下,又看了看那枚漂亮的发卡,向失物招领处跑去。当我让发卡静静躺在失物招领处的小柜子里时,我回头望了望刚才穿过的操场,好像又听到了入队时那洪亮的誓言,也给我了坚定信念的力量。

风轻轻吹了起来,红领巾轻轻飘扬,像是在为我的每一次进步鼓掌。我知道,红领巾以后还会陪着我从学校走向更远的地方,也会鼓励我,把这份红色的力量,传递给更多人。

成长从不是一个人的奔跑

密云区第三小学五年级4班 齐馨怡

指导教师:曾进

记得我第一次戴上红领巾的时候,阳光把它染成温暖的橙红色,老师告诉我们:“这是国旗的一角。”那时的我还不懂这句话的分量,只觉得它似一团火焰,映得我眼睛发亮,我悄悄抬手摸了摸那抹红色,心中满是自豪和欢喜。

三年级的歌唱比赛,我和同伴们站在台上紧张得发颤,台下可是几百双眼睛在望着我们啊!当音乐响起,台下传来了热烈的掌声,那声音好像绵绵春雨浇灭了我们心中的慌张。“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我们一起唱响了这首振奋人心的歌曲,我也第一次明白,少先队的成长从不是一个人的奔跑,而是一群人并肩的力量。

当班里有同学胳膊受伤时,同学们纷纷帮她收拾东西拿书包、护送她上下学;课间时,当有同学遇到不会解的难题,同学们都争先恐后地为他讲解,哪怕讲一遍没听懂,小老师也会耐心地为他讲一遍又一遍……这些片段像星星一样,缀满了我的少先队时光。

最难忘的是四年级社会大课堂,我和同学们扛着小树苗,在空地上挖树坑,泥土粘在手上,汗水流淌下来,互相鼓励打气,一起扶着树苗,填土、浇水,看着小树苗立在土里,大家都笑了。少先队的成长,就是和同学们一起努力的时光。

如今,再戴上红领巾,我已经能懂得它的意义,那些在队旗下宣誓的瞬间,和同伴们一起完成的演出,在成长中收获的鼓励,都已成为时光中璀璨的明珠。这抹红色不仅是一个标志,更是照亮我们成长路上的光,带给我们勇气和温暖,朝着梦想不断奔跑。

那一刻心中点燃了一团火

大兴区金海学校六年级2班 郝梦

指导教师:王瑞兰

我第一次戴上红领巾,是在小学一年级的队日活动上。我记得那天阳光特别明亮,高年级的大哥哥大姐姐们郑重地为我们系上红领巾,那一刻,我的心里像点燃了一团火。当老师告诉我们,红领巾是五星红旗的一角,是用烈士的鲜血染红的,我们听了心情特别激动,尤其是宣誓时,我们的声音洪亮而坚定。从那天起,我下定决心,要做一个配得上红领巾的好孩子!

记得有一次学校组织劳动,清扫校园落叶。落叶沾满了泥土和秋雨,劳动开始,我觉得扫地很脏,手上沾满了灰土,衣服也弄脏了,就连我珍视的红领巾也沾上了泥水,我心里很不情愿就想放弃。可看到身边的同学们弯着腰,认真地扫地,谁也不嫌脏不怕累,我也慢慢投入进去。很快我的汗水顺着额头流下,可当我看到地面变得干净、校园变得更美时,我突然明白了,这就是我们少先队员的职责,更是红领巾的光荣。

还有一次是在升旗仪式上。那天很冷,风很大,我站在队伍里,手里攥着红领巾,生怕它被风吹歪斜。国歌响起,我抬头望着冉冉升起的国旗,耳边是同学们整齐的歌声。那一刻,我感到自己作为一名少先队员,肩上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和使命。

少先队的活动丰富多彩,它让我学会了热爱劳动,也懂得了关心同学。有一次,同桌的数学题不会做,急得快哭了。我想起班队会上老师说过要互相帮助,就耐心地给她一遍遍地讲。看到她眉头舒展开来,我心里暖暖的。我突然发现,帮助别人比被别人帮助更快乐。

这些年,红领巾陪我走过了盛夏寒冬,也见证了我从懵懂到懂事的过程。现在,我已经是高年级的学生了,也开始为一年级的小朋友系红领巾。当我看到他们眼中闪着和我当年一样的光时,我明白,这份坚定的力量会一代代传递下去。

这份暖伴我走过少年

大兴区兴华中学仰山校区小学部

六年级3班 谷佳萱

指导教师:郑昕

第一次把红领巾系在脖子上时,我总忍不住低头拽拽边角——不是怕它歪了,是觉得那抹红太亮,像把秋天的太阳披在了胸前。那是二年级的建队日,操场边的梧桐叶飘落在队旗上,高年级的姐姐蹲下来,捏着红领巾一角绕着我的脖子打结,她轻声说:“这是五星红旗的一角,以后它就是你的小伙伴啦。”我盯着她眼里的光,忽然觉得胸前的红领巾沉了些,多了份不一样的分量。

从那以后,红领巾成了我每天清晨的“小约定”。起初总系不好,后来我练熟了,每天都会对着镜子把结调得方方正正,连边角褶皱都捋平——好像只有这样,才对得起“小伙伴”。

去年冬天的少先队义卖活动,让我真正懂了红领巾的分量和意义。我抱着绘本和旧文具站在摊位前,胸前的红领巾被风吹得轻晃。有个低年级小朋友想买书却没带够钱,眼圈微微泛红。我想起队会上“互助友爱”的教导,把书塞给他:“送给你,记得看完跟我分享故事。”他攥着书蹦着道谢时,我看见老师在不远处微笑点头。收摊时,我们把义卖款放进“爱心捐款箱”,硬币碰撞声脆生生的,我摸着红领巾,忽然觉得它更红、更暖了——原来“小伙伴”不只是陪我上学,还能陪我帮助别人、让别人开心。

现在我六年级了,系红领巾早已不用看镜子,却仍会多花几秒抚平边角。低头写作业时瞥见桌角叠好的红领巾,那年建队日的梧桐叶、去年义卖时的情景便会浮现。这条红领巾,从“有点沉”变成了“很温暖”,我也长成了会助人的孩子。原来,入队的意义,从不是系上红领巾的那一个瞬间,而是它陪伴我慢慢懂事、悄悄长大,让我真正懂得了责任与奉献。

难忘的入队时刻

北京第四实验学校初一2班 张安宜

指导教师:叶梦燃

十月的风吹过校园,操场上的队旗红得十分耀眼,这常常会让我想起心底有关红领巾的回忆。

那是二年级的时候,阳光正好,我和一些同学站在队旗下面,满怀期待,高年级的学长学姐拿着红领巾走过来,我的心脏跳得很厉害。给我系红领巾的是个扎着马尾的姐姐,她手指灵巧地在红绸间穿插,嘴里轻声念着:“红领巾是五星红旗的一角,要倍加珍惜。”当鲜艳的红领巾在我胸前系好时,我跟着辅导员老师举起右拳,大声念出入队誓词,那一刻,我突然觉得自己长大了,多了一份别样的责任。

那之后,红领巾就成了我每天的“同伴”,每周一举行升旗仪式的时候,我总是会把红领巾仔细系好,站到队伍当中,看着国旗和队旗慢慢升起来,听着雄浑的国歌和队歌回荡在耳畔,那份由衷的骄傲便从内心深处奔涌出来。记得有一次,我竟然忘了戴红领巾,站在队伍里显得格外突兀,脸也跟着发烫起来,之后我就特意在书包里多放一条备用红领巾。

少先队的活动常常给我带来不经意的成长。记得去年学校开展“红领巾献爱心”活动,要向山区小朋友捐献书籍与文具,我拿出了自己珍爱的故事书以及刚买的文具盒,并在书的扉页写下祝福的话语。张老师说,“帮助他人正是少先队员责任感的体现。”那一天,望着装满捐赠物品的箱子,我真切地体会到给予他人帮助所带来的喜悦。

当下,我的红领巾已和我度过了四年多的时光,虽然它的边角有所磨损,但仍是自己最为珍视之物。这条红领巾既见证了我的成长,又引领着我把每一次进步都化作动力,一步步朝着优秀少先队员的标准靠近。

那抹红 那道光

大兴区第二小学四年级4班孟露

指导教师:董琳

在飘扬的红领巾下,我和少先队的故事,像一串串晶莹的珍珠,串联起最珍贵的成长时光。而那抹红,早已不只是颈间的一抹亮色,更是照亮我少年路的一道光。

记得一年级加入少先队那天,阳光格外灿烂,那时我还是个懵懂的孩子。当高年级的大哥哥大姐姐把鲜艳的红领巾系在我脖颈、教我五指并拢高举过头时,那一刻,我既紧张又兴奋,仿佛触摸到了神圣的使命。可最初敬队礼时,我总做得不标准,手臂弯得像小月牙,手掌也对不准额头。但我没有放弃,每天对着镜子练习,直到手臂酸麻。慢慢地那个标准的队礼成了我最自豪的动作,它让我懂得,做好一件事需要坚持和认真。

在少先队这个温暖的集体里,我不断成长。参加“让好书伴我们共同成长”活动,我把精心准备的书籍送给山区小伙伴,我感受到了传递温暖的力量;参加社区环保行动,顶着烈日捡垃圾、宣传垃圾分类知识,我真正读懂了责任;在敬老院参加公益活动,为老人们表演节目,给他们捶背、陪他们聊天,看到爷爷奶奶脸上洋溢的笑容,我明白了关爱的意义。

学习生活中,少先队员的身份更是激励着我不断进步。遇到难题时,想到红领巾赋予的责任,我就静下心来,反复思考;当同学遇到困难,我会主动伸出援手,用行动践行互帮互助的精神。每一次队会课上,听着英雄模范的故事,我都热血沸腾,立志要向他们学习,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从挺着小胸脯敬礼的小豆丁到如今独立策划活动的少先队员,红领巾见证了我的每一步成长。不仅是红旗的一角,更是成长路上的明灯,指引我在爱与责任中前行。

教师点评

于细微处落笔写出成长深度

北京市骨干教师

密云区第三小学副校长

曾进

同学们要写好一篇成长类作文,其实并不难。撰写成长类文章的核心,在于从富有“仪式感”的生活片段中,于“细节处”敏锐捕捉并深刻感悟成长的意义。

下笔时,着眼要“小”。以真实细微的触点引发共鸣。摒弃面面俱到的流水账,聚焦一个最具代表性的瞬间。无论是某个特殊时刻的自豪,还是一次挑战中的紧张。

继而,挖掘要“深”。细致体察成长瞬间内心的感受与转变。写作时,清晰勾勒出从经历到触动乃至思想行为升华的完整心理轨迹,让成长有迹可循。

最后,主题要“聚焦”。紧扣“成长”这一核心。所有关于动作与心绪的描绘,都应服务于展现从“小我”到“更有担当的我”的蜕变。最动人的力量,往往源于对平凡生活瞬间的深刻体察与真诚表达。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