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消防机器狗在实战中核心作用是“替代消防员进入高危环境”,执行侦察、探测、救援等任务,大幅降低人员伤亡风险。
一、核心实战应用场景
消防机器狗凭借其灵活性和搭载能力,已在多个高危场景中落地应用,主要分为三大类:
1. 火情侦察与环境探测
- 进入浓烟、高温、有毒的火场内部,通过搭载的摄像头、热成像仪实时回传画面,帮助指挥中心判断火势蔓延方向和燃烧物类型。
- 携带气体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检测现场一氧化碳、可燃气体浓度等危险指标,为消防员进入时机提供数据支撑。
2. 辅助救援作业
- 在建筑坍塌、地震废墟等场景中,利用体型小巧的优势穿梭于狭小空间,通过热成像仪搜寻被困人员,并标记位置。
- 部分大型机器狗可携带破拆工具(如小型液压钳),在安全距离外对障碍物进行初步清理,为救援开辟通道。
3. 物资运输与通信中继
- 向被困人员或深入火场的消防员输送急救包、饮用水、小型呼吸气瓶等物资,解决“最后一公里”运输难题。
- 作为移动通信中继站,在信号中断区域搭建临时通信链路,保障现场与指挥中心的信号畅通。
二、相比传统消防方式的优势
1. 极高的环境适应性
- 可耐受-30℃至80℃的极端温度,防水等级普遍达IP67以上,能在积水、油污、粉尘环境中稳定工作。
- 采用多足结构,爬坡角度可达45°,可跨越50厘米高的障碍,轻松应对废墟、楼梯等复杂地形。
2. 零人员伤亡风险
- 完全替代人员进入爆炸、坍塌、有毒气体泄漏等“生命禁区”,避免消防员因突发情况(如二次坍塌、闪爆)伤亡。
3. 持续作业能力强
- 单次续航通常在1-2小时,支持热插拔电池,更换电池仅需2-3分钟,可实现24小时不间断作业,远超人工持续工作极限。
三、当前应用中的主要局限
1. 复杂地形仍有短板
- 面对松软沙地、泥泞路面时,易出现打滑、陷足情况;部分狭窄通道(如直径小于50厘米的管道)无法进入。
2. 自主决策能力有限
- 目前主要依赖人工远程操控,在烟雾遮挡视线、信号干扰的场景下,操控难度会显著增加,暂无法实现完全自主作业。
3. 负载能力有待提升
- 主流消防机器狗负载重量多在10-30公斤,无法携带重型破拆设备或大量救援物资,功能拓展受限。
三、应用案例
1、荆门市消防救援支队
2、湖北省消防救援队伍实战演练
武汉世隆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消防应急救援四足机器人:消防行业一直属于高危行业,灾难现场时常出现燃烧、爆炸、坍塌等情况,甚至伴随着化学危险品及放射性物质的泄漏。在这种情况下,消防救援四足机器人应运而生。凭借优异的通过性能,可代替消防救援人员进入易燃易爆、有毒、缺氧、浓烟等危险灾害事故现场进行数据采集、处理、反馈等,从而有效地解决消防人员在上述场所面临的人身安全、数据信息采集不足等问题。现场指挥人员可以根据其反馈结果,及时对灾情作出科学判断,并对灾害事故现场作出正确、合理的决策。
武汉世隆科技有限公司——杭州宇树科技华中区总代理,宇树科技金牌代理商,并基于宇树科技机器狗,结合自身研发优势,自主研发出覆盖消防应急救援、公共安全、边防巡逻、电力及化工厂巡检等多领域的行业级应用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