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可再生能源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氢能的研究成为了全球科学界的焦点之一。同济大学汽车学院的耿振老师,作为新能源汽车工程中心的副教授和博士生导师,正在积极招募2026级博士生,共同探索电解质电化学工程的前沿领域。耿老师,山东泰安人,拥有丰富的学术背景与科研经历,曾在中科院物理所完成博士后研究,并与UCLA开展中美联合培养博士项目。
耿振老师的研究领域涵盖了电解水制氢及固态锂电池等多个方向,长期致力于可再生能源的高效利用。他在国际知名期刊上发表了30余篇SCI论文,其中包括19篇JCR一区论文,且有4篇被评为高被引论文。此外,耿老师还拥有15项中国发明专利,展示了他在科研创新方面的卓越贡献。
目前,耿老师因科研需要,诚招2026级博士生2名,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AEM电解水制氢。具体研究内容包括:
- 电解堆层级:特征工况AEM电解堆性能衰退机制及寿命预测。
- 关键组件层级:碱性聚电解质膜的精准设计、可控合成制备及离子传输机理研究。
- 催化剂研究:碱性OER/HER催化剂的理性设计及MEA高效构建。
为了更好地培养优秀人才,耿振老师对申请者有以下要求:
- 相关专业(如动力工程、能源动力等)的硕士生,具备良好的学术背景。
- 在相关研究方向有一定基础,并且发表过高质量的SCI论文。
- 具备良好的英语阅读与写作能力,热爱科研,有团队合作精神。
耿老师希望通过系统的科研训练,帮助学生成长,并为优秀学生推荐更高层次的发展机会。他的培养理念是:亦师亦友、共同成长。
有意向的同学请将个人简历、本硕阶段成绩单及代表性成果发送至zgeng@tongji.edu.cn,符合条件的申请者将会得到及时回复并安排面试交流。欢迎热爱科研的你加入这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团队,共同为氢能的未来贡献力量!
欢迎在下方留言,分享你对氢能研究的看法!读完后点个赞,助力更多人了解这一领域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