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百年考验,它已经是影史经典了(历经百年历史) 99xcs.com

《视觉魔法的觉醒:茂瑙与〈日出〉的影像革命》

文/罗杰·伊伯特

译/内田枸杞子

校/Issac

久久小常识(www.99xcs.com)™

出处:罗杰·伊伯特个人网站

久久小常识(www.99xcs.com)™

---

久久小常识(www.99xcs.com)™

当摄影机挣脱枷锁

如今,斯坦尼康稳定器、轻量化数字摄影机乃至能模拟运镜的CGI技术,早已让流畅的镜头运动成为家常便饭。一个长镜头可以从摩天大楼的俯瞰切入,最终定格于窗棂上的露珠——比如《红磨坊》(2001)那令人眩晕的开场。但回溯电影诞生之初,移动摄影机简直是一场技术苦修。

默片时代的早期摄影机虽轻巧便携,却因与摄影师身体固定、依赖手摇曲柄拍摄而行动笨拙。那时镜头运动寥寥,仅有僵硬的摇摄。直到轨道车的出现,摄影机才得以平行跟随演员移动。但若要实现如幽灵般穿墙越障的自由?这种梦幻般的突破,需静候默片时代末期。更讽刺的是,有声片的到来竟让摄影机再度被囚禁——为隔绝噪音,它们被关进隔音棚,自由再度丧失数年。

久久小常识(www.99xcs.com)™

---

久久小常识(www.99xcs.com)™

茂瑙:让镜头翱翔的诗人

久久小常识(www.99xcs.com)™

1928年,F·W·茂瑙的《日出》横空出世,以无视物理法则的运镜震撼观众。即便今日重看,其视觉实验仍令人屏息。这位德国表现主义巨匠,早以《诺斯费拉图》(1922)定义吸血鬼美学,又以《最卑贱的人》彻底抛弃字幕卡,用纯影像叙事。

受威廉·福斯邀请赴美后,茂瑙与摄影师查尔斯·罗歇、卡尔·斯特勒斯联手挑战技术极限。正如其追随者托德·鲁迪所言:“摄影机曾天真如婴孩,直到《日出》教会它飞翔。”影片诞生于默片与有声片的交接期——尽管配有同步音效与音乐的声轨,它刻意规避对白。次年,《爵士歌王》掀起有声浪潮,电影被迫退回静态构图,这一现象后被《雨中曲》辛辣嘲讽。

影评人彼得·波格丹诺维奇称1927年为“好莱坞最伟大的一年”:默片于此臻至完美,随即消逝。《日出》虽票房平淡,却获业界膜拜。首届奥斯卡上,它与《翼》分获最高荣誉——后者摘得最佳影片,而《日出》被授予“杰出艺术作品奖”。

久久小常识(www.99xcs.com)™

---

寓言与技术的共舞

久久小常识(www.99xcs.com)™

故事极简如寓言:湖畔村庄的农夫(乔治·奥布莱恩饰)被度假的都市女子(玛格丽特·利文斯顿饰)蛊惑,意图谋杀发妻(奥斯卡影后珍妮·盖诺饰)。一组经典镜头中,城市女人身着内衣焦躁踱步,继而潜入村庄,在农夫窗前吹响暗号(配乐骤降阴郁低音)。镜头切至屋内,农夫脸上欲望与愧疚交织,最终夺门而出,留下妻子面对空荡的餐桌。影片巧妙并置妻子怀抱婴儿与情妇缠绕农夫的画面,道德对立呼之欲出。

久久小常识(www.99xcs.com)™

最惊人的是沼泽幽会场景:摄影机如幽灵般滑过泥泞,追踪二人至月光下的拥吻。20世纪福斯DVD的评论音轨中,摄影大师约翰·贝利揭秘:沼泽实为棚内搭建,天空与月亮近在咫尺,摄影机悬于钢缆,方能实现丝滑移动。贝利以炽热又通俗的语言,剖析了更多神级镜头——湖上泛舟、城市剪影幕间——甚至还原了叠印技术的奥秘:在无电脑的年代,摄影师需手动遮盖底片、逐帧曝光,将模型火车与手绘城市合成于同一画面。

---

沉默的深渊

久久小常识(www.99xcs.com)™

《日出》的力量全赖影像:斯特勒斯自购电动马达摄影机,发明黑幕遮罩技术,赋予影片梦魇般的质感。当农夫被情妇的鬼魅叠影包围,当夜总会的乐手与舞者悬浮于虚空,茂瑙以表现主义的癫狂,将简单抉择升华为生死寓言。

久久小常识(www.99xcs.com)™

农夫最终未下手。他与妻子在城市重燃爱火(默片惯用的未来都市幻象),却在归航时遭遇风暴……茂瑙用铅块加重奥布莱恩的鞋子,令其步伐滞重如负罪;用俯拍镜头压迫农夫,即便他身高优于妻子。字幕卡“溺死”如诅咒般沉入画面,而真正的恐怖潜藏于表象之下——正如贝利所言:“默片不是故事,是体验。”

初次观看或觉其叙事直白,但默片的语言本就属于情感而非逻辑。茂瑙将表现主义的阴影推向极致,迫使观众坠入影像的深渊。越想《日出》,越觉其深邃——并非因情节复杂,而是你终于发现:它真正的主题,是水面下那片无人敢直视的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