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门口的卫生院就能做远程心电诊断,家庭医生的指导随着智能终端的监测数据实时到来,预约就诊时间可以精准控制在30分钟以内……在胶州,一张覆盖城乡的智慧健康防护网正越织越密,让慢性病管理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向“以健康为中心”。
10月17日上午,胶州市举行“构建慢病防控新格局、推动医防融合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胶州市卫生健康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疾病预防控制局局长卿军,胶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郭辉,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胶州医院副院长李增春,胶州市胶北街道北关卫生院院长魏清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我们正以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为枢纽,着力构建服务、数据、业务‘三个一体化’的慢病防控新格局,让居民享受到更连续、更可及、更系统的健康服务。”发布会现场,卿军向记者介绍。
面对慢性病带来的健康挑战,胶州市首先在“服务一体化”上破题。依托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胶州构建起“居民家庭—村卫生室—基层分院—总医院”四级协管机制,推动慢病管理资源有效下沉。卿军表示:“2025年,医共体内已累计实现上转患者3113人次、出院协同2.3万余人次,慢病患者回流县域、下沉基层效果初步显现。”
“作为胶州市医共体的牵头单位,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胶州医院在‘三高共管’体系中既是‘指挥中枢’,也是‘技术引擎’。”李增春在答记者问时介绍,医院实现总医院、18家基层卫生院及530个村卫生室之间的数据共享与业务协同,切实发挥技术引领和资源统筹作用。以“三高”疾病为例,通过推进“三高中心、三高基地、三高之家”一体化服务,今年以来,胶州市已为1.62万名患者提供全流程健康管理。
在基层,胶州市则以社区卫生院为慢病管理“抓手”,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基石,以居家健康监测为延伸链条,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全程健康管理”的良性循环。“家庭医生团队定期下社区、进家庭,把服务送到居民身边,同时探索‘互联网+居家健康监测’模式,家庭医生在平台上收到健康异常指标预警后,会第一时间通过电话或者上门进行随访。”魏清介绍。目前,全市已配备5000台家用健康监测智能终端,今年以来,胶州市已完成居家健康管理8985人,健康检测13.8万人次。
服务一体化的快速推进得益于数据一体化有效建设。通过搭建慢性病筛防与长效管理平台,胶州市实现医共体总院、基层卫生院、村卫生室的纵向贯通,并横向整合公共卫生、家庭医生及医院信息系统。“医生可实时调阅患者完整健康档案,居民居家检测数据即时上传,慢病管理的精准性和便捷性大幅提升。”卿军表示。
在业务一体化方面,胶州推动医防协同走向纵深。市疾控中心与医共体在总医院设立生活方式医学干预门诊和数智化营养餐厅,将运动与营养处方纳入常规治疗。以高血压为切入点,试点“血压远程监测—低钠盐干预”闭环管理,同时突破单病种局限,构建“三高”与慢阻肺、肿瘤等重大疾病协同共管新体系。卿军表示:“我们正从单一诊疗向全程守护转变,让群众享受到更系统、更专业的健康服务。”
“秋冬是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建议市民朋友特别是慢性病患者要积极接种流感疫苗,科学佩戴口罩,勤通风、勤洗手,做好健康监测。”随着秋冬季来临,郭辉在发布会上特别提醒:“慢病患者尤其要加强自我保护,规律服药、定期随访,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下一步,胶州市将持续升级‘三个一体化’慢病管理模式,通过数字赋能打造智慧医疗体系,通过服务创新构建温馨医疗生态,将全民健康的美好愿景转化为每位市民可感可及的幸福体验。”卿军表示。
半岛全媒体记者 黄超 通讯员 王明敏 叶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