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案例:可降解包装膜生产废水处理实例
项目背景
华北某生物材料企业主营PLA、PBS等可降解包装膜,其废水富含乳酸、丁二酸等有机酸,具有高COD、低pH特点。项目要求实现95%回用率,采用零排放设计。
废水成分及来源
聚合废水
:含未反应单体、催化剂残留
萃取废水
:含甲醇、丙酮等有机溶剂
纯化废水
:含各类有机酸及其盐类
典型水质:COD 8000-12000mg/L,pH 2-4,盐分含量约1.5%
处理工艺流程
定制化"资源回收+膜集成"工艺:
中和沉淀
:回收有价值的金属催化剂
溶剂精馏
:甲醇、丙酮回收率达98%
厌氧消化
:产沼气用于厂区能源补充
纳滤分盐
:实现盐类资源化利用
反渗透
:产水达到生产工艺用水标准
蒸发结晶
:最终实现废水零排放
最终效果
系统每日回收有机溶剂2.5吨,金属催化剂0.3吨,沼气产量120m³/d。反渗透产水COD<10mg/L,电导率≤50μS/cm,完全满足回用要求。整体水资源回收率97.3%,每年节约水费约85万元。
技术对比与选型建议
不同包装薄膜废水处理需根据具体水质特点选择工艺:
传统PE/PP薄膜废水
:优先考虑气浮+生化组合
印刷复合膜废水
:需加强高级氧化预处理
可降解材料废水
:宜采用资源回收型工艺
关键设计参数需重点关注:
水力停留时间:一般控制在24-48小时
污泥负荷:0.15-0.3kgCOD/kgMLSS·d
膜通量:MBR系统建议维持15-20LMH
实际工程中还需考虑:车间排水分类收集、事故应急池设置、在线监测系统配置等细节。通过这三个典型案例可见,科学的工艺选择和严格的运行管理是确保包装薄膜废水达标处理的核心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