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低温库进行空库降温是一项关键的预处理措施,主要出于以下原因:
1.验证制冷系统性能
新建或长期停用的低温库启用前,需通过空库降温测试制冷设备的运行效能。空载状态下,系统能全负荷运转,便于技术人员监测压缩机、蒸发器、温控仪等部件是否达到设计标准。若满载时发现问题,可能因货物遮挡导致检修困难,空库测试可提前排除隐患。
2.确保库内温度均匀性
低温库通常采用冷风机送风,空库降温能检验气流分布是否合理。通过多点温度监测,可发现局部过热或过冷区域,调整送风口角度或增设导风板。例如,冷库要求温度波动≤2℃,若存在温差死角,可能导致失效,空库调试能优化温度场均匀性。
3.深度除湿与防结霜
库体建筑材料(如保温层)可能残留水分,空库降温时制冷设备连续除湿,可将湿度降至设定值(通常食品库要求相对湿度≤80%)。若直接入库,货物释放的水汽易在蒸发器结霜,降低换热效率,增加化霜能耗。预降温还能避免货物包装表面凝露,防止微生物滋生。
4.降低货物入库热负荷
货物本身的热量(如田间热、呼吸热)和包装材料的蓄热会增加制冷负荷。空库提前降至-25℃以下(如冷冻库),可缩短货物冷却时间,减少压缩机频繁启停造成的能耗。以水产冷库为例,预冷库温比货物温度低5℃时,入库能耗可降低20%以上。
5.保障存储品质与安全性
部分货物(如速冻食品)要求快速通过冰晶生成带(-1℃至-5℃),空库确保入库后立即进入稳定低温环境,避免细胞结构破坏导致的营养流失。同时,空库期间可进行臭氧或紫外线消杀,交叉污染风险。
综上,空库降温是低温库运营的必要流程,兼顾设备验证、环境优化与能效管理,为货物存储提供可靠保障。通常需持续降温24-48小时,待温度稳定达标后方可入库,此举能延长设备寿命并降低后期运维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