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新零售出海,为何首站东南亚?(小米新零售战略) 99xcs.com

久久小常识(www.99xcs.com)™

以下内容来自久谦中台行业研究工具

私戳可免费试用

在国内,小米之家几乎成了逛街时的“必经之地”,买手机、顺手带个智能家电,已经是很多年轻人的日常。靠着新零售模式,小米在中国开出了超1.7万家门店。

现在,小米把这套打法搬到海外,第一站就选在了东南亚。这背后,有怎样的逻辑和考量?

小米新零售究竟是什么?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体验:线上看中小米手机怕没手感,线下门店试完又担心买贵?其实这正是小米新零售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小米 “新零售” 的本质,就是把电商的效率搬到线下,用 “同款同价、同仓同货、同一套服务” 彻底打通线上线下的壁垒。

简单说,你在小米商城看到的手机价格、库存状态,甚至售后承诺,走进任意一家小米之家都能完全对应上 —— 不用再纠结 “线下是不是更贵”“线上有货线下为啥没有”

在小米之前,传统零售就像层层叠叠的中间商赚差价,一款产品从出厂到消费者手中,价格可能翻了好几倍。

但小米直接砍掉了这些冗余环节,靠着极致扁平的渠道结构,把中间环节的费用率压缩到10%左右 —— 这也是它能一直坚持 “性价比” 的关键底气。

“2011年,小米双核1.5G旗舰配置卖 1999 元,而当时同级别渠道机要4000+,小米网直发砍掉省代、地包、柜台三层加价,差价几乎等于一台笔记本。”

更厉害的是小米的 “数据大脑”—— 零售通系统。中国任意一家小米之家的收银台只要卖出一件商品,后台就能实时捕捉到交易数据,整个零售网络就像有了神经感知能力。

“当小米线上监测到空气质量较差、流感多发地区的洗手液机销量上升时,线下门店便迅速将产品移至显眼位置,与加湿器、消毒灯等组成健康主题区,精准引导顾客购买。”

此外,小米之家从来不是 “只卖手机的店”。

进门你能看到手机、平板,转身就是扫地机器人、空气炸锅,随手能摸到智能台灯、无线充电器 —— 全是小米和生态链的 “爆款” 产品

很多人本来只想买个充电宝,试了试旁边的智能手环觉得实用,顺手又带了个迷你加湿器,这种 “一站式购齐” 的体验,大大提高了大家的购买效率。

久久小常识(www.99xcs.com)™

久久小常识(www.99xcs.com)™

也正因如此,小米之家成了零售圈公认的 “坪效之王”—— 每平方米年销售额高达 27 万元,在行业里仅次于苹果专卖店。

说到底,小米新零售的核心不是开了多少家店,而是用互联网思维重构了 “人、货、场” 的关系:让渠道更扁平、数据更智能、体验更统一。

为什么首站东南亚?

在泰国曼谷的 Terminal 21 商场,橙色招牌的小米之家十分醒目,如今在东南亚已越来越常见。

截至今年二季度,小米已在海外布局约200家小米之家,而东南亚不仅是它新零售出海的 “第一站”,2025年单在这里的建店目标就超100家。

为什么小米新零售出海的第一步,偏偏认准了东南亚?

先看最核心的 “人”—— 东南亚总人口约6.8亿,平均年龄仅 30 岁,是全球最年轻的消费市场之一。

街头随处可见的Z世代年轻人,刚换上智能手机没多久,对智能手环、迷你空气净化器这类科技产品充满新鲜感,但又普遍对价格敏感,舍不得为溢价太高的品牌买单。

小米一直主打的 “价格厚道” 定位,刚好精准匹配了这种需求 —— 花中等价位就能买到设计简约、功能实用的科技产品。

“在印尼或越南,一款定价亲民却功能齐全的红米手机,或者一款设计时尚的小米手环,往往能迅速成为年轻人追逐的爆款。”

而真正让小米模式跑得通的,还有东南亚独特的市场环境。

线上端,这里的电商和社交媒体正处在爆发期:印尼的 Shopee、马来西亚的 Lazada 常年占据购物 APP 榜首。

小米完全可以复制国内的玩法,通过线上发布新品、制造话题,带动爆品营销和粉丝运营。

线下端,大多还是传统的夫妻店、小杂货店,货架拥挤杂乱,别说 “体验产品”,连找款心仪的智能设备都难。

小米之家的出现,几乎是一种“降维打击”:明亮的空间、随意体验的产品陈列,从手机到净水器、电动滑板车,消费者可以轻松逛上半天。

久久小常识(www.99xcs.com)™

久久小常识(www.99xcs.com)™

而且,东南亚的电商渗透率目前才5%,对比国内30%的水平,还有巨大的增长潜力。

东南亚市场犹如一片刚开垦的沃土,谁先布局,谁就更有机会在未来占据优势。小米选择这里,就如同抢占了一块商业发展的 “风水宝地”。

成本优势也不容忽视。开线下店,房租和人工是两大块支出,而东南亚这两项成本都远低于国内。

“越南工厂工人的平均月薪约3000 元,还不到深圳工人的 1/3;泰国的工业用地租金,比长三角低了将近一半。”

对追求 “极致效率、压缩成本” 的小米新零售来说,这意味着更低的开店门槛 —— 成本降下来了,产品定价就能更亲民,在当地市场的竞争力自然更强。

不难看出,东南亚其实是小米新零售 “出海试金石”—— 如果能在这里跑通模式,后续复制到其他市场会更有底气。

出海顺势,却难复制

看似顺风顺水的出海背后,小米新零售其实正撞上好几道硬坎。

首先要面对的,是强敌环伺的红海竞争。在智能手机领域,三星拥有绝对的品牌号召力和渠道控制力;OPPO、vivo通过深耕多年,已建立了强大的线下渠道网络。

小米要从这些巨头手里抢市场、争优质门店资源,每一步都得花大价钱,难度可想而知。

“走在雅加达的街头,几乎每条大路都能看到三星、OPPO、vivo的广告牌,商场里也随处可见专柜,代言人是当地年轻人最熟悉的明星。”

久久小常识(www.99xcs.com)™

久久小常识(www.99xcs.com)™

此外,小米心心念念的 “人车家全生态”,在海外还面临 “接不住” 的尴尬。

小米生态里的很多产品都离不开成熟的配套:智能家电需要稳定的Wi-Fi和电力,电动汽车更是得有密集的充电桩。

可在东南亚不少地方,这都是奢侈品。越南农村的网络时断时续,智能空调连不上 APP 就成了普通空调;泰国的充电桩主要集中在曼谷,想买小米电动车,开出去几十公里就可能 “趴窝”。

此外,当地消费者尚未形成“买全套”的习惯。

国内有人喜欢用一个小米账号控制手机、家电,但海外消费者不这么想:买手机就找三星、苹果,买家电就认松下、日立,买车就看丰田、本田,从来没想过 “从一个品牌买齐所有东西”。

如果小米想引导这种消费习惯,比如说服大家 “买了小米手机,搭配小米空调更方便”,就得花时间教消费者怎么操作,解释生态联动的好处,这背后可能需要不少市场教育成本。

说到底,小米新零售出海的挑战,或许就在于如何平衡 “国内成功经验” 和 “海外市场差异”:既要和老品牌竞争,又要慢慢调整品牌认知,还得适应不同地区的基础设施和消费习惯。

免费产品试用,欢迎评论/私戳,解锁您的深度洞察

如果觉得本文对您有启发,欢迎点赞、收藏支持,我会持续分享更多深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