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用千里迢迢赴省外求医,在贵阳就能享受到全国顶尖的介入手术,太省心了!” 今年夏天,在中山一院贵州医院介入科病房,看着术后恢复良好的母亲,患者封女士的女儿杨女士难掩激动。该院介入科团队成功实施介入智能穿刺导航机器人引导下肺结节“穿刺活检+微波消融术”,不仅为老年患者解除病痛,更能为省内疑难肺病患者带来新希望。
打造“微创精准治疗”新范式
作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单位,中山一院贵州医院始终以技术创新破解临床难题。此次应用的实时交互系统,是将患者 CT/MR 数据重建的全定量化虚拟患者人体解剖学结构与现实世界相结合,通过全息影像的方式进行展现,术者通过现实虚拟设备以及投影屏幕,即可达到全息观察患者人体内部结构立体影像的效果。
“这套系统最大的优势是‘精准’与‘安全’双保障。” 该院介入科主任医师安天志介绍,磁导航系统可辅助医生制定术前精准穿刺方案,术中3D实时全程量化导航,具有显著减少CT扫描次数及辐射、精准定位、减少穿刺次数、缩短手术时间等优势,对于特殊位置、困难位置的小病灶精准定位优势巨大,同时也降低了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
“尤其对位置深、体积小、邻近大血管的复杂病灶,优势更突出。” 安天志说。
手术的顺利实施,还离不开医院数字化复合手术室的 “硬核支撑”。作为全省设备最齐全的复合手术室之一,这里整合了DSA血管造影机、CT扫描仪、外科手术床、磁导航机器人及腔镜设备,实现“一站式”完成影像诊断、介入治疗与外科操作,无需患者在不同手术室间转移,既提升效率,又降低术中风险。
家属点赞 “家门口的好技术”
此次技术应用,已成功为多位疑难患者带来福音,今年 4 月份接受治疗的封女士就是其中之一。据杨女士介绍,母亲封女士是2019年检查确诊肺腺癌,一直吃靶向药保守治疗,状况也比较稳定,今年复查发现肺部出现转移病灶,“当时听说要做肺部手术,我们特别怕,妈妈年近 6 旬,经不起大手术折腾。” 杨女士回忆,辗转咨询多家医院后,得知中山一院贵州医院能开展介入智能穿刺导航机器人引导下肺肿瘤微波消融术,觉得特别合适。
安天志团队为封女士做了全面评估,最终决定实施肺转移灶微波消融术。“手术很快,当天入院做检查和手术,全程微创,妈妈术后第二天就能下床走动,也没怎么疼。” 杨女士说,目前已有三四个月时间,母亲的精神状况非常好,我们都认为是非常正确的一次选择。
同样受益的还有65岁的戴老伯,患者有十年肺气肿史。今年6月份他出现呼吸困难,到医院检查后被诊断为肺部有毛刺结节,因其长期的肺气肿病史无法做手术。“之前去了多家医院,医生都不敢做手术,建议先观察,可我们心里总悬着。”戴老伯儿子戴先生说,经朋友介绍得知中山一院贵州医院有微波消融术,他立刻带着父亲来就诊。
术中,安天志团队借助导航系统精准定位病灶,仅用一次穿刺就成功获取活检组织,同时完成微波消融治疗。“整个过程特别顺利,术后病理结果出来后,医生及时告知是阴性,让我们悬着的一颗心放了下来,现在父亲恢复得很好。” 戴先生感慨,以前总觉得这种“好技术都在省外”,这次亲身经历让他感受到,贵州的医疗水平越来越高,“家门口就能治大病,再也不用跑冤枉路了。”
构建区域医疗救治新格局
此次技术的成功应用,不仅是中山一院贵州医院介入科的突破,更标志着该院在“多学科协作 + 高新设备支撑” 的诊疗模式上迈出新步伐。据介绍,医院介入科始终以 “病人为中心”,针对复杂肺病患者制定 “介入 + 外科 + 药物” 的综合治疗方案,让患者享受更精准的个性化服务。
“作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我们的目标就是把优质医疗资源‘沉’在贵州,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与广州总部同质化的诊疗服务。” 中山一院贵州医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医院将继续推动更多高新医疗技术落地,持续提升疑难重症救治能力,为推动贵州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保障群众健康贡献力量。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董佳星
编辑 罗昌
二审 杨唯
三审 胡丽华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