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呼吁抵制黑公关、网络水军,也可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本来应该从从容容游刃有余,现在却是跌跌撞撞连滚带爬。你睁眼说瞎话,还呼吁什么呢?没出息!
有些东西来得快,失去得也快。
就好比人们对于小米汽车的狂热。
由于年内接连发生的事故和对待事故的态度,小米集团和其创始人雷军,再度被推到风口浪尖。
不管是被人带节奏,遭到“网络水军”“黑公关”联合攻击也好,还是真的引发民众对其监督批评也罢,某种程度上,已经对小米集团造成了一定不利影响。
否则,雷军也不会在需要领军人物建言献策的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如此高规格的汽车行业会议上,炮轰“负面现象”,并呼吁行业团结,共同抵制网络水军和黑公关乱象。
0110月,小米集团在资本市场明显承压。
尤其是10月13日小米汽车在成都因涉嫌酒驾引发碰撞起火事故,更让其股价接连下挫,截至10月23日收盘,报收46.74港元,总市值1.22万亿港元,为3·29重大事故后,近半年新的低点。
若从今年6月27日创下股价历史高点(61.45港元)计算,不到4个月时间,小米集团股价下挫近四分之一,市值缩水约4000亿港元。
这显然会给雷军和小米集团高层带来资本市场和投资人层面的巨大压力。
02从安徽铜陵,到四川成都,两次严重交通事故后,小米集团股价均出现明显波动。
知名券商投行中银国际在研报中表示,小米集团股价波动主要受多宗新闻热点及市场传闻影响,涉及事件如成都致命车祸、新疆第三款车型路测等。
似乎,每一次遇到问题,小米汽车都能通过发布新品化险为夷。
只不过,对于汽车这种关乎用户生命安全和社会公共生命安全的大件耐用消费品,用互联网和消费电子的思路和玩法,显然无法轻松走通。
目前看来,在百年汽车产业,也绝不是四个轮子加一个大号手机、PAD那么简单。
03实际上,小米汽车自交付以来争议不断,从被调侃“保时米”“法拉米”的设计争议,到要求用户先交尾款后提车,再到被指毫无空气动力学作用的碳纤维机盖,这些争议的累积以及人们对其安全和处理问题态度的反应,正在资本市场显现。
资本市场今年两次剧烈反应,清晰地反映了投资者对小米汽车安全性,以及雷军与小米高度绑定这种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担忧与日俱增。
正如前文提及10月16日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雷军发言将焦点指向“共同抵制网络水军、黑公关等网络乱象”,对公众关切小米汽车安全问题只字未提。
这一表态本身无可厚非,但其时机和场合引发思考:企业当如何区分正常舆论关切监督与恶意黑公关攻击。
—延伸阅读—
小米集团,股价下跌
小鹏小米造车扭亏在即,危机犹存
冯擎峰,用最真的话也叫不醒装睡的人
04雷军透露,小米汽车上市一年半,已累计交付约40万辆。
不可否认,小米汽车搅动了中国汽车业的格局。强如余承东,也自愧不如。作为中国汽车产业的后来者,能在如此短时间内取得这样的成绩,无疑是成功的。
对于遭遇“黑公关”“网络水军”,小米集团法务部也已经做出了相关回应。雷军在行业大会上呼吁抵制黑公关并非空穴来风。
然而,将一切批评声音都归为黑公关,显然不可取。
05《汽车K线》认为,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不论是媒体还是个人,都有发表自身观点、看法的权利,但应基于客观事实,而非罔顾事实、凭空捏造,都应对自己的言论负责。
但若将舆论风波全然归咎于黑公关,是否也是一种避重就轻式的顾左右而言他?
有党媒在《切莫以‘黑公关’污名化公共安全关切》一文中表示,“在坚决反对‘网络黑嘴’‘黑公关’的同时,企业也需要警惕另一种错误倾向:将所有的舆论质疑都简单归咎于是‘网络黑嘴’、是‘黑公关’,以‘受害者’心态回避真实问题,对公众合理关切采取‘鸵鸟策略’”。
同时该社评还尖锐指出“企业在遇到安全隐患和质疑时,要注意避免把正常批评与黑公关混为一谈,不要偷换概念,以黑公关为名,转移公众对产品问题的关切。”
的确,舆论监督仿佛是一面企业反思与进步的镜子,如果所有批评都被扣上“黑公关”的帽子,企业将沉浸在一片“虚假繁荣”中,最终很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破坏原本健康的行业生态。
06有分析认为,这是在点某杂粮米品牌。小米在智能手机等电子快消品领域总结出的“营销成功学”,如今用在需要时间去积累、打磨的汽车上,却遭到反噬。
前文提到小米汽车上市以来遭受的非议,令“雷式”营销带来的热度与产品实际体验之间,出现明显差距。
小米曾宣传SU7半隐藏式门把手“按压微动开关就能电动解锁,比机械结构优雅”。如今,在没有更多事故调查报告公布前,因被普遍认为其成为逃生和救援的障碍,成为众矢之的。
近期小米YU7车主发现所提新车座椅下方遗留多余零件一事在网络曝出,再次让外界对小米汽车品控发出疑问。
07其实很多人虽然不是小米汽车车主,也是小米智能家居、智能手机等小米生态的用户。
最初选择小米产品,大多数“米粉”都是看中小米性价比和对待用户的“真诚”。
雷军多次强调,“真诚是必杀技”。可随着汽车发布会上越来越多的诸如“小字文学”的存在,则让人刷新认知。
小米在宣传材料中频繁使用“小字注释”的做法,被眼尖网友调侃为“小字文学”。
这些处于不显眼位置的小字,往往包含着对宣传承诺的重要前提限制条件,正加剧消费者对品牌透明度的质疑。
当企业把更多精力放在营销技巧而非产品本质上时,消费者对企业的信任度自然会逐渐流失。
08当互联网行业崇尚“快速迭代”和“借鉴优化”,遭遇需要长期技术积累和严谨工匠精神的汽车行业时,这两种文化的冲突,在小米汽车上表现得尤为明显。
当企业和创始人把颜值和流量置于优先级,而非首要关注汽车作为出行工具的安全本质时,消费者产生质疑也就在所难免。
因此,对于小米汽车而言,真正的危机不在于外界批评,而在于自身是否经得起市场、用户检验。
小米这家既是造车新势力,又是上市公司的企业,要想在质疑声中立于不败之地,或者说面对风评急转直下,要挽回口碑,不能再迫于市场压力“勉为其难”般地发声,而是要做出根本性的改变。
包括但不限于在汽车领域回归产品本质、回应舆论关切、接受各方监督……
小米不能陷于“饭圈”文化呵护下筑起的流量“围墙”,去倾听来自用户、市场、社会真实的声音。
届时,小米集团在资本市场才有再次冲击2万亿市值的动能。
Views of AutosKline:
正所谓打铁还需自身硬,苍蝇不叮无缝蛋。
对于小米集团而言,何时能将“小字”放大,在汽车领域脚踏实地做好产品,用真正的真诚作为必杀技,也就是其挽回口碑的开始。
文字为【汽车K线】原创,内容参考素材源自上市公司公告和行业公开信息(相关公司和机构应有义务对其真实性负责);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号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同时,文章内容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股市风险大,投资需谨慎!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