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0713、时代峰峻都没捧红这一季《披荆斩棘5》(大湾区是指哪几个城市) 99xcs.com

哎,说起来,《披荆斩棘》这节目,今年请人可真是不容易。去年还把门槛放低,邀请了那些“20 年轻哥哥”,结果今年,就是换了一茬人,还是解决不了用人荒的问题。第五季的回炉嘉宾,一半都换成了新人,陈小春、张智霖、李承铉这些,在节目里都混成了“三朝元老”了。

节目组为了让老嘉宾们能有点新火花,搞了个“团战”的概念,把嘉宾们分成7大战队,进行战队PK。这本来是想解决用人荒的问题,结果效果怎么样呢?说实话,我有点看不懂。

从第一季开始,我就一直是《披荆斩棘》的粉丝。我一直觉得,这个节目能塑造出高质量的群像,而且那些快乐的老咖们,真是让人看了心情好。但这一季,从团战的概念一开始,我就有些困惑:这团战,真的适合这些哥哥们吗?

看节目播出的效果,果然印证了我的困惑。从前期锁团,到中期拆团,再到最终公演回归团战,除了舞台本身依然很精彩以外,那些原本想象中的团队PK,好像并没有带来太多话题讨论。那个大热的“团魂”概念,在《披荆斩棘》上,怎么就失效了呢?

我觉得,这背后,其实是对“团魂”的一种表象化理解。现在节目快结束了,我想重新复盘一下这个节目,和大家深入聊聊这两年越来越火的“团魂”到底怎么用。

说到团战,那就要看看选了哪些团体。在《披荆斩棘》里,7支战队主要分两种:一种是天生团体,比如TOP登陆少年团和PROME乐队;另一种,是基于原生关系在节目中组建的团体,比如0713组成的“快乐老咖”,大湾区哥哥们组成的“大湾仔战队”,或是多次参加《披荆斩棘》的老咖组成的X-brothers。

但说实话,两类战队都有自己的问题。先说新人团体吧。PROME乐队,因为“乐队”形式的问题,在《披哥》的舞台上并不占优势。他们的主唱许魏洲虽然不错,但其他乐手的知名度太低,唱、跳、演方面的表现力也偏弱,最终在二公就早早淘汰了。而TOP登陆少年团,虽然年轻、帅气、热血、努力,但在团战赛制下,他们的发挥空间并不大。

真人秀部分,团战造成了人物关系的封闭。这对哥哥们还好,他们大多是老熟人,即使锁组也拦不住各种有趣互动。但“封闭”对TOP来说,却很致命。他们本就需要和不同风格的哥哥去碰撞,产生火花。但团战赛制,却让他们的粉丝只看自己的内容,非TOP粉丝只看没有TOP的部分。这显然不是他们来《披荆斩棘》的目的。

至于节目里的“老人”,团战能带来新的看点吗?观众爱看原生关系和熟人局,但《披荆斩棘5》的熟人局,已经在过去的综艺内容中被反复消费过了。比如“大湾仔战队”,还有“快乐老咖”,还有X-Brothers,他们的感情和故事,早就被观众一路追更见证了。

相对比较有惊喜的是“INTO1”战队。曾经限定的偶像团体时隔2年重聚,AK刘彰在上节目前专心学业,INTO1解散后鲜有曝光,因此这曾经是冷眼最期待的一个团体。但可惜成员缺席较多,三人气势明显较弱,整体呈现并不如人意。

整体而言,虽然节目组有尝试选角形式上的多样化,但邀请新人上没能成功挖掘到阿如那、石原贵雅这样的综艺黑马嘉宾,老人们很多都被过度消费,可爆的新鲜看点不足。团战显然没能为人物塑造带来超越期待的加成。

“团战”是近两年综艺节目中比较热门的概念。但为什么“团战”和《披荆斩棘》这个节目搭配起来,有了这么强的违和感呢?这可能要先聊一下什么样的节目适合团战。

团战节目要好看,需要一个必备要素:统一的信念构成的荣誉感。成功的团战类节目,往往能深入挖掘这个看点。一个最极致的例子是女子体能竞技团战《海妖的呼唤》,节目邀请的“团”来自不同职业,她们不仅为自己而战,更是为职业的荣耀而战。

但《披荆斩棘》呢?哥哥们之间关系深默契深,但关系好,不代表有荣誉感。哥哥们并没有一个“绝对不能输”的理由。一直以来,《披荆斩棘》的竞演,合作和交流的意味都远远大过竞争。更何况这季节目年龄相差过大,58岁的陈小春和人均18岁的TOP,战胜彼此的动机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