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11月7日,我们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立冬",然而广州的天气却并未如期转凉。根据广州市气象部门预报,11月8日广州市区最 高气温可能回升至30℃,让市民在立冬时节重新感受"夏季温度"。这种立冬后出现的高温现象,与冷空气活动微弱、海洋温度偏高以及台风活动等因素密切相关。从健康角度而言,这种异常气候对人体适应能力是一大考验,尤其容易导致体温调节障碍、心血管负担加重等问题。在"反季节高温"环境下,市民需采取恰当的防暑措施,同时为即将到来的气温波动做好健康准备。
一、立冬高温现象的成因与特点
1. 冷空气活动微弱:今年立冬后广州出现高温的主要原因是冷空气势力明显弱于往年同期。通常情况下,立冬节气是冷空气活跃、气温开始明显下降的转折点,但今年冷空气"迟到",迟迟未能南下影响广东地区,导致气温不降反升。
2. 海洋温度异常偏高:目前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洋部分海域的水温仍维持在26℃以上,甚至达到28℃以上,异常偏高的海温为气温升高提供了持续的热量来源。这种海洋温度异常不仅影响沿海地区,还会通过大气环流进一步影响内陆气温,使得立冬后本应开始下降的气温仍维持在较高水平。
3. 台风活动影响:立冬后出现了较为罕见的台风活跃期,一些台风相继生成,这些台风系统带来的暖湿气流进一步加剧了广州地区的温度回升,台风与副热带高压共同作用,形成了立冬后异常高温的特殊天气现象。

二、高温天气下的健康防护策略
1. 科学补水防中暑:立冬后的高温天气下,人体通过出汗调节体温,水分流失加快,因此及时补充水分至关重要。建议每小时补水200-300毫升,以白开水、淡盐水或含电解质的饮料为佳,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外出时可携带不含酒精的藿香正气口服液等防暑药品,以防突发中暑情况。需要特别警惕中暑迹象,如出现头晕、口渴、多汗等先兆中暑症状,应立即转移到阴凉处休息并补充水分。
2. 合理穿衣与作息调整:在立冬后的高温天气里,着装应选择浅色、宽松、透气的衣物,避免深色紧身服装导致热量积聚。上午9点至下午6点是一天中高温最猛烈的时段,应尽量减少户外活动,如必须外出,应佩戴宽檐遮阳帽,减少阳光直射。作息方面可适当增加午休时间,避开高温时段作业,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以增强身体对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
3. 饮食调节与环境适应:高温天气下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多摄入新鲜蔬果,如西瓜、黄瓜、西红柿等含水量高的食物。避免辛辣油腻食品,减轻肠胃负担。室内环境应注意通风与温度的平衡,空调温度建议设置在26℃左右,室内外温差不宜超过10℃,每3小时开窗通风15分钟,防止"空调病"发生。
三、特殊人群的针对性防护措施
1. 老年人防护要点:老年人体温调节能力较弱,立冬后出现的高温天更需注意。避免正午高温时段外出,居家保持通风,注意观察尿量与颜色变化(颜色深、尿量少提示缺水)。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应按时服药,密切监测血压变化,避免因温度波动导致病情加重。
2. 儿童防护重点:儿童活动量大,但体温调节系统尚未发育完全,容易受高温影响。家长应确保儿童饮水充足,避免在高温时段进行剧烈户外活动。儿童的食物尽量不隔夜食用,用具勤清洗,防止高温下细菌滋生导致消化道疾病。切勿将儿童单独留在车内,因为车内温度在高温天气下会迅速升高,造成危险。
3. 慢性病患者的特别注意事项: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人群在立冬高温天气下需要格外关注身体状况。应按时服药,定期监测血压、血糖等指标,避免擅自调整用药量。高温天气可能导致血管扩张,血压波动较大,需咨询医生调整饮水量和药物用量,平衡脱水与饮水过量的风险。
结语
立冬后广州出现30℃高温主要源于冷空气活动弱、海温偏高及台风影响;应对此种反常高温需科学补水、合理穿衣作息并注意饮食环境调节;老年人、儿童和慢性病患者等特殊人群应采取针对性防护措施。随着一股弱冷空气预计从9日开始影响广东,气温将有所下降,市民需持续关注天气变化,灵活调整健康防护策略。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