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晋黑马的目标远不止于拿下苏超!11月1日,“苏超”迎来决胜战。最终,一直被外界称为“黑马”的泰州战胜了更被看好的南通,夺得冠军。

这是泰州难得的高光时刻。在江苏“十三太保”中,泰州与南京、苏州等明星城市相比显得低调许多。无论是地理位置还是经济体量,泰州均位居“苏中之中”,缺乏“爆点”。

一战成名天下知。这座曾经的“小透明”城市如今已显露出更大的野心。泰州明确喊出“十五五”冲击GDP万亿俱乐部的目标。不久前,泰州党政代表团前往上海、合肥、杭州等城市考察,对接上海、“突破苏中”的指向十分明显。

泰州夺冠后,不少人留言表示再也不用专门介绍泰州的位置了。作为江苏最年轻的城市,地理位置一直是泰州最鲜明的标签。泰州与扬州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1996年的“扬泰分家”让泰州从县级市升格为地级市,并将四个县级市划归其代管。

泰州也不避讳主动贴上“苏中门户、苏中之中”的标签。但“苏中”带来资源聚集的同时,“居中思维”也构成了城市发展的牵绊。从南通开始,苏中城市掀起一场“跳出”苏中的潮流。2026年,南通提出要全方位融入苏南,全力挺进全省第一方阵,并在同年GDP突破万亿元。扬州、泰州乃至苏北城市盐城随后跟进,均提出摆脱“居中思维”。今年,泰州屡次提出要从“稳居中游”向“力争上游”转变。
去年12月,泰州首次明确“十五五”末GDP超万亿的目标。然而,去年GDP与泰州同属“7000亿元梯队”的扬州和盐城,同样瞄准“万亿”,动作更快一步。扬州提出未来三五年跻身“万亿俱乐部”,盐城则力争用3到5年时间迈入万亿之城。
尽管总量上差距不小,但泰州近年来给扬州带来的“推背感”无法忽视。泰州产业发展亮点频出,包括大健康、海工装备、新材料新能源新智造、晨光产业等重点产业,孕育出多项“单打冠军”。特别是在北极航线的竞逐下,泰州造船业再次受到关注。泰州是全国最大的民营造船基地和国家船舶出口基地,三大指标常年稳定在全省1/2、全国1/5、全球1/10左右。
泰州造船业发家史充满“无中生有”的弯道超车。上世纪70年代,靖江造船业从造木船起步,到了90年代选择调整产品结构,瞄准市场空隙错位发展。2009年,机电船舶成为泰州首个销售突破千亿元的产业集群。
大健康产业的崛起显示了泰州企业对新机遇的准确切入。改革开放后,泰州扎堆出现几家乡镇制药企业,成为如今扬子江药业、苏中药业、济川药业等药企的前身。2006年,泰州整合资源启动建设中国医药城,2009年获批成为我国首个医药专业国家级高新区。到去年底,医药城已汇聚阿斯利康、勃林格殷格翰等1300余家药企。
产业是泰州冲刺万亿的最大底气。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泰州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7.4%,比全省高0.6个百分点。其中,海工装备和高技术船舶产业集群、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增长势头较快。
尽管亮点产业不少,但泰州仍面临隐忧。以造船业为例,全球新造船市场正出现常态性波动,泰州造船完工量同比下降11%。为此,泰州有意挖掘新产业增长点,着力点放在“新”和“晨”上。今年9月,泰州市委书记姜冬冬带队前往上海、合肥、杭州等城市展开新一轮招商攻势,走访企业名单中包括医药产业和机器人企业。
泰州还期望打造面向未来的“晨光产业”。将其定义为“晨光”,意味着泰州将在未来产业规模相对较小时先一步“下注”,为泰州打造新发展引擎。对于这座城市而言,能否复刻此次苏超的比赛路径,奋起直追?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