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这个行业爆了!海外订单猛增246%,有人正以亏本价销售 储能市场全球爆发!今年前三季度,全球锂电储能装机量同比增长68%,这一增速再次震撼了整个行业。据《中国信息化周报》报道,2025年上半年,中国储能企业新增海外订单163GWh,同比增长246%。欧洲、中东和澳大利亚成为中国储能企业出海的主要市场。在国内,取消强制配储后,由于容量电价政策提升了项目IRR,企业配储意愿反而增强。
当新能源企业深陷价格战时,储能成为突破“内卷”的利器。多家光伏锂电企业在上半年获得大量储能订单,储能业务收入大幅增长。储能从“配套”角色转变为新能源赛道的新热点,重构了光伏锂电的供需格局。
根据国家能源局及第三方机构数据,截至2025年前三季度,全球锂电储能装机量达170GWh,同比增长68%。其中,国内新增并网82GWh,同比增长61%,海外储能装机94GWh,同比增长74%。2025年上半年,中国储能企业新增海外订单163GWh,同比增长246%,业务覆盖全球50余个国家和地区。阳光电源和宁德时代等中国企业从中受益显著。
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阳光电源储能系统出货量29GWh,同比增长70%;国轩高科储能电池出货量在总出货量中占比30%,海外订单超4GWh。远景高级副总裁田庆军表示,储能市场增长受多重因素推动:全球能源转型加速,中、美、欧三大市场需求提升;新兴市场基于国家级能源战略带动需求爆发;储能商业模式趋于成熟,欧美、澳洲等发达市场依托成熟电力市场机制实现快速增长;技术迭代驱动成本下降,当前储能系统成本较三年前下降约80%。
为应对市场需求,远景加速产能布局。公司在全球运营的10个电芯制造基地中有5个具备储能电芯生产能力。美国田纳西工厂于今年4月正式投产,成为北美首条本土建设的磷酸铁锂储能电芯产线,目前正加速爬产。配合中国沧州基地大电芯的产能爬坡,预计明年交付量将翻倍增长。
今年上半年,阳光电源储能系统收入288亿元,同比增长105%,超过光伏逆变器成为公司第一大收入来源。储能发货结构显著变化,海外发货占比从去年同期的63%攀升到83%。国轩高科动力和储能电池总出货量约63GWh,同比增长近50%,其中约30%流向了储能电池。公司称,储能业务增长受益于市场化转型,经济性配置成为核心驱动力,国内大储市场需求持续释放。
目前,国内已有不少光伏锂电企业进军储能赛道,并多次中标大单。例如,宁德时代中标中核临翔200MW/400MWh储能电站二期,赣锋锂电和亿纬动力中标内蒙古能源集团4个储能项目,阳光电源中标中电建四川16MW/32MWh构网型储能项目,天合储能获欧洲超1GWh储能销售合同。
对于尚未布局或深耕不足的光伏企业来说,此时入局并不算晚。储能并非光伏行业“内卷”的唯一解,也不是最重要的一环。光伏产能最终出路在于拓宽全球市场和应用场景,通过技术淘汰落后和同质化产能。
国轩高科布局的“干元智储20MWh储能电池系统”在2025年国际太阳能光伏与智慧能源大会上获超3GWh意向订单。公司计划到2027年规划产能达到300GWh,新增产能主要聚焦于快充和大尺寸储能电芯。田庆军表示,当前远景的储能电芯产线正全线满负荷运转,需求主要来自国内多个GWh级项目交付和海外头部集成商全球订单的快速释放。
主营光伏逆变器的锦浪科技今年上半年储能逆变器营收7.93亿元,同比增长313.51%,是公司增速最快的业务。政策对光伏企业发展储能业务形成多重利好,主要体现在技术研发支持、应用场景拓展、产业协同及财政补贴等方面。国家层面,《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明确推动“光伏+储能”系统在城市照明、交通信号等公共基础设施融合应用,并鼓励构建微型离网储能系统,为光伏产业创造更多应用场景。
光伏组件和锂电池产能过剩是行业长期痛点,储能爆发成为缓解压力的重要力量。储能系统主要以锂电池为主,光伏逆变器技术与储能变流器(PCS)同源,光伏、锂电企业剩余产能理论上可向储能领域转移。阳光电源指出,在新能源达到一定比例后,需要靠储能来平衡,储能增加后又给新能源带来新的发展空间,两者基本上是螺旋式上升的发展逻辑。
然而,储能行业的高速增长也暗藏风险。田庆军建议,坚持质量底线,构建良性生态;加快技术迭代,推动降本增效;完善产业机制,引导有序发展。当前,行业需警惕非理性低价竞争带来的系统性风险。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