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鹏汽车是真做机器人还是炒作 自证技术真实性引发关注!11月6日,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发布了一段“机器人揭秘”视频,引起了智能科技圈和资本市场的广泛关注。视频中,被部分声音质疑“藏真人”的小鹏IRON机器人拉开背部拉链,展示了晶格肌肉、谐波关节等精密机械结构,运转声清晰可闻。这场自证不仅打破了舆论争议,还让小鹏汽车股价在港股盘中从微跌逆势拉升,一度涨超2%,最终以小幅收涨稳住态势,市值短暂回升至1700亿港元以上。

熟悉汽车行业的人士认为,这次股价波动并非偶然的情绪炒作。要理解机器人业务对小鹏的影响,需要从技术协同、战略布局、商业化前景三个维度来分析其真实价值。

此次股价异动的直接原因是舆论争议的化解。此前,有部分网友质疑小鹏机器人的演示视频,认为其动作流畅度不像纯机械驱动,甚至猜测内部藏有真人。这种质疑若不及时回应,可能会影响市场对小鹏技术研发能力的信任。何小鹏发布的拆解视频展示了机器人的机械结构,并透露了关键参数:全身82个自由度、手部22个自由度,搭载全固态电池和3颗自研图灵芯片。这些细节向市场传递了一个信号:小鹏机器人的技术已达到可具象化展示的阶段,而非停留在概念层面。资本市场对此反应积极,股价上涨的本质是质疑消除后的情绪修复。更重要的是,这种修复不仅针对机器人业务本身,也提升了市场对小鹏整体技术研发形象的信任。

小鹏机器人业务的战略意义远不止于新业务尝试。其最大的价值在于与汽车主业形成技术双向复用,摊薄研发成本,构建更深的技术壁垒。具体体现在算力与算法的同源复用、供应链的跨界协同以及生态的边界拓展。例如,小鹏机器人搭载的VLA 2.0视觉-动作大模型与小鹏汽车的XPILOT自动驾驶系统共享同一套底层逻辑,实现双向赋能。此外,小鹏与宝钢的合作为机器人提供了高难度、高频次的实战测试环境,帮助其快速迭代。通过开放机器人SDK生态,小鹏吸引开发者丰富应用场景,逐步构建物理AI世界的出行生态。

长远来看,小鹏机器人业务推动公司从专注造车的企业向覆盖多场景的智能科技公司转型。当前汽车行业竞争已进入生态能力的竞争阶段,特斯拉做Optimus机器人、苹果传闻造车,都是在布局智能硬件生态。小鹏的机器人业务是这个生态的关键一环,未来可能出现小鹏汽车、机器人和飞行汽车的全场景智能服务。从商业角度看,机器人能帮小鹏突破汽车销量天花板,在工业、商业、家庭等领域仍有巨大增长空间。

当然,目前IRON机器人仍处于预研演示阶段,从技术演示到规模化量产还需突破精密制造、成本控制、可靠性验证等难关。何小鹏也坦言,机器人手部是最贵、最易损耗的部件,如何在工业级可靠性和商业化成本之间找到平衡将是未来的核心课题。

对投资者和行业观察者而言,小鹏股价盘中涨超2%表明资本市场认可机器人业务的战略价值。但真正决定影响的是2026年底量产目标能否如期实现、与宝钢等合作伙伴的场景落地效果以及技术生态的开发者数量增长。小鹏做机器人,是在用造车积累的技术撬动更大的智能市场,这或许也是未来车企的新趋势。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