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先进存力中心研究报告 99xcs.com

今天分享的是:2025先进存力中心研究报告

报告共计:33页

先进存力中心:破解数据“应存未存”难题,撑起数字经济新底座

随着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数据已从普通信息载体升级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生产要素。无论是人工智能技术的迭代、产业数字化的转型,还是城市治理的精细化,都离不开海量、高质量数据的支撑。然而,当前数据领域却面临一个关键矛盾:一边是数据产量的持续激增,另一边是存储能力(即“存力”)增速滞后,大量有价值数据面临“应存未存”的困境,这一现状正制约着数据要素价值的释放。在此背景下,先进存力中心作为新型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逐渐走进公众视野,其在数据汇聚、治理、安全流通等方面的独特作用,正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新支撑。

从发展背景来看,近年来我国对数字经济的重视程度持续提升,一系列政策文件为数据要素的发展铺路。《“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明确到2025年数据要素市场体系初步建立,《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则强调要提升数据资源规模和质量,释放数据要素价值。2025年出台的《政务数据共享条例》更是进一步要求推进政务数据标准化,激发数据潜力。这些政策共同推动数据成为基础性战略资源,也让存力建设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从存力现状来看,我国存力规模虽在扩张,但仍难跟上数据增长步伐。截至2024年底,我国存力规模达到1580EB,先进存储容量占比超过28%,呈现“规模扩张+技术升级”的态势。不过,数据产量的增速更为迅猛:2023至2024年,数据年产量从32.85ZB增至41.06ZB,增速近25%,而数据存储总量增速仅为20.81%,存储增量明显落后于生产速度。更关键的是,数据留存率还从2.89%下滑至2.80%,意味着更多数据未能被有效保存,同时存储空间利用率从59%升至61%,可用空间进一步压缩。这种“存力缺口”,让先进存力中心的建设成为必然。

那么,先进存力中心究竟是什么?简单来说,它是集先进存储设备、数据管理、安全防护于一体,融合数据治理、开发流通功能的新型基础设施,具备高可靠、高性能、高安全、绿色低碳等特征。其核心架构可理解为“一个底座+四大服务+多个场景”:以支撑海量数据汇聚、存储、管理的先进存力底座为核心,提供数据托管、治理、开发加工、供给流通四大服务能力,最终赋能工业、医疗、金融、城市治理等多个应用场景,实现“规模聚数、高效治数、安全供数、产业用数”的目标。

在功能上,先进存力中心的作用贯穿数据全生命周期。作为数据托管中心,它能跨域汇聚多模态数据,通过加密、防勒索等技术保障数据安全;作为数据治理中心,它可对分散数据进行清洗、分级、编目,将其转化为可信可用的资产;作为数据供给与流通中心,它依托可信数据空间,让数据在供需方之间安全高效流转;作为数据开发与加工中心,它能在本地安全环境中将原始数据转化为AI训练数据集、行业服务模块,避免敏感信息外泄。同时,它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算力中心协同发展——通过提供低延迟、高吞吐的数据流,为算力资源高效利用提供支撑,共同构成新型信息基础设施体系。

建设先进存力中心,对数字经济发展的意义不言而喻。从数据汇聚来看,它能突破多源数据采集、多模态数据治理的难题,助力构建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让数据资源在更大范围内优化配置;从价值释放来看,它通过标准化数据处理和质量把控,为人工智能大模型训练提供高质量语料,也为政府决策、企业运营提供数据依据,加速行业智能化转型;从算力支撑来看,它不仅能为中小企业解决“存不起数据”的问题,还能通过存算协同调度,将“先存后算”的仓库升级为与算力任务耦合的调度平台,提升资源利用率。

在技术层面,先进存力中心的落地离不开一系列关键技术的支撑。全闪存储架构是核心之一,它凭借低延迟、高可靠性的特点,能满足金融、医疗等行业高并发数据处理需求,同时通过数据压缩、去重技术降低成本,符合绿色节能目标;数据编织技术则能打破数据孤岛,结合数据湖、湖仓一体架构,实现多源数据的统一管理和灵活调用;内生安全技术通过全链路加密、跨地域灾备等手段,确保数据存储、流转全过程安全,即便遭遇故障也能秒级恢复;AI数据湖技术则可统一归集结构化、非结构化数据,自动构建元数据目录,为后续开发加工奠定基础。

这些技术最终落地到具体场景中,让先进存力中心的价值看得见、摸得着。在制造业,它能汇聚研发设计、设备日志、售后资料等数据,形成企业级知识库,支持微秒级数据调阅和多租户隔离,助力企业从自动化向智能化跃迁;在医疗领域,它可整合区域内医疗影像数据,支撑远程会诊、医学教学和科研,让分散的影像资源成为安全合规的数字资产;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它能管理车辆全周期数据,为监管部门提供实时监测视图,为车企、保险公司提供脱敏数据服务,也为车主推送车辆健康报告;在城市治理中,它可采集社交媒体评论、政务热线反馈等多源数据,通过智能分析形成“问题发现-诊断-解决-反馈”的闭环,提升治理效率。

未来,先进存力中心的发展还需多方协同推进。从行业层面来看,需要进一步统筹建设布局,结合东西部资源禀赋差异形成协同发展格局,同时完善技术标准和管理体系,引入能耗、碳排等评估指标,保障可持续发展;从技术层面来看,需聚焦闪存创新、AI融合、量子存储等方向加大研发,推进存力与算力的深度协同;从人才层面来看,需构建适配存力产业需求的培育体系,通过校企合作、技能竞赛等方式培养技术骨干和复合型人才。

从数据“应存未存”到“高效存用”,先进存力中心正填补数字经济发展中的存力短板。随着技术的持续迭代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这一新型基础设施将进一步打通数据流通的堵点,激发数据要素的潜在价值,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提供坚实支撑,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以下为报告节选内容

报告共计: 33页

中小未来圈,你需要的资料,我这里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