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园满园”一年看变 99xcs.com

近日,一则消息出现在“星际荣耀促开工专班”微信群:项目一期施工许可证提前3天办结。今年2月,星际荣耀航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双流经开区落地建设可重复使用液体火箭生产基地,专属微信群由此而建。群里曾发布一张张工作清单,为的是确保这一重点项目能尽快顺利开工。

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抓项目,是成都“优化提质、特色立园,赋能增效、企业满园”行动(下称“立园满园”行动)推进以来,各产业园区的共识。

作为产业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园区是技术、资金、人才等各类要素的天然集聚地,是先进制造业的主要承载地。但在以往,成都产业园区面临着产业布局重叠、功能定位模糊、特色优势不清等问题。去年10月起,成都在全市开展“立园满园”行动,强化园区在经济发展中的主阵地主战场作用,以园区“一子落”,带动经济“全盘活”。一年来,成都产业园区发生了哪些变化?

机构改起来

围绕企业,按照全生命周期布局

机构改革,是这一年来不少产业园区最先抓的一件大事。

往哪个方向改?以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为例,改革的逻辑就是一切围绕企业来改,机构设置按照从企业招引到建设,再到投产的全生命周期来布局。比如招商环节主要由成都经开区汽车和先进制造业发展局、投资促进局负责,建设环节由成都经开区项目建设服务局负责,投产后的所有事务由成都经开区企业服务局负责。

改与不改有何不同?在成都经开区项目建设服务局成立前,项目建设过程中企业要分别跑规划部门、住建部门、消防大队等,现在只需对接该局。“从项目启动到正式开工,只用了不到40天时间。”今年8月,得力华西总部及制造基地项目相关负责人从成都经开区项目建设服务局一次性拿到《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等开工所需证件,实现“拿地即开工”。

还有不少产业园区成立了企业服务中心,实现“园区事、园区办”。如成都市新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成立企业服务中心,147项涉企服务事项破除企业从入驻到运营发展的全流程壁垒。

围绕企业改,成都东部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来,成都东部新区分批次剥离了园区劳动社会保障、民工工资清欠、城市管理等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构建“园区主战”发展格局。

产业立起来

找准特色,让园区迅速成长

当前,成都构建起“3+22+N”园区发展体系,几十个园区如何在竞合中树立自己的特色?

《哪吒》系列电影的爆火,让位于成都高新区的天府长岛数字文创园名声大噪。但成都还有其他园区也瞄准影视产业,如位于成都市郫都区的成都影视城。不同的是,天府长岛数字文创园凭借成都高新区的科技企业资源优势,深耕动画特效;成都影视城则借力四川传媒学院带来的人才优势,搭建影棚,发力真人电影、短剧。

这其实也折射出“特色立园”的总体思路。“特色不会凭空而来,关键要结合自身资源禀赋,选对细分赛道扎根下去。”成都市现代产业发展促进中心相关负责人说。一年来,一批找准特色的园区在成都迅速成长,比如武侯区的西部智谷微波射频产业园、成华区的成都机器人产业园、崇州市的青崇航空科技产业园……

“立园”之后还得“满园”。“想要‘满园’,就要有适合的‘土壤’。”上述负责人说,“立园满园”行动推进一年来,成都在营商环境上下了不少功夫,还创新成立了场景创新促进中心,为一批成长型科技企业的新技术新产品提供场景验证等服务,支持企业发展。

推动“满园”,不少产业园区还盯住了“镇园之宝”企业。在成华区经济科技和信息化局副局长彭磊看来,“镇园之宝”企业有利于牵引带动上下游企业共同固链强链延链补链。沿着这一思路,成都机器人产业园呈现蓬勃发展景象:聚集卡诺普、埃斯顿、成焊宝玛等机器人产业链企业116家,其中龙头企业12家、上下游产业链关联配套企业104家。

今年前8月,成都“3+22+N”产业园区完成投资1306.4亿元,带动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8%,“立园满园”取得阶段性成果。

动能强起来

让“2.0升级版”走深走实

近日,成都多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推动“立园满园”行动走深走实的工作方案》(下称《工作方案》),将这项工作推入“2.0升级版”。“要推进全市产业园区夯实‘立’的基础,增强‘满’的动能,创新‘优’的举措,推动‘立园满园’行动迈入新阶段、再上新台阶。”成都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说。

《工作方案》提到多项务实举措,比如“实施25项市级产业资源‘进园区’”“支持‘镇园之宝’在蓉召开供应商大会”“完善重大招商引资项目‘首谈首报、统筹递补’制度”等。其中,“首谈首报、统筹递补”制度为的是减少园区间同质化竞争和内耗,核心是强化市级统筹,获得首谈权的区县享有优先谈判权,其他区县可申请“递补洽谈”,但需满足产业功能定位,确保重大项目有效落地。

对于下一步,各园区已有自己的谋划。如简阳经开区将培育壮大四川空分设备(集团)等“有根企业”,助力加快突破关键技术,争创国家级低温装备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在谋划未来篇章时,不少地方也都提升了对未来产业的敏感度:四川天府新区正在可控核聚变领域,积极构建“研发—转化—应用”的完整链条;锦江区在脑机接口产业上已有所斩获;武侯区积极布局“低空经济、新能源”两大未来产业赛道……这些明日产业蓬勃发展,正是成都“立园满园”的未来之景。(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蒋君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