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云智绘县域平安新“警”色(灌云县志) 99xcs.com

□本报通讯员 张文声 何丽婷

当晨曦初露,灌云县的苏醒伴随着科技的韵律。城南警务站的无人机机巢自动开启,“云鹰”无人机如晨鸟般按预设航线划破天际;与此同时,“32211”巡逻执法艇已犁开临港产业区的万顷碧波;街头,不知疲倦的“无人巡逻车”与步伐稳健的“警用机器狗”也已就位,穿梭于楼宇巷陌之间。这不再是科幻场景,而是灌云公安“空海地”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一个寻常清晨。无数“智能节点”正无声编织着一张数字平安网,守护着这座海滨城市的烟火人间。

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治理挑战,灌云公安坚持向“数智”要警力,以智慧为弦,以联动为弓,构建起一套高效运转的数智型防控机制,成功实现了从“平面巡查”到“空间智控”的战略跃升,奏响了现代警务的恢宏乐章。

“低空智眼”织就天网

让隐患抬头可见

夏夜,文体广场上球迷齐聚,巨型屏幕前“苏超”气氛火热。而在人群之上,“云鹰”正冷静地盘旋,将实时人流量、通道状态等数据,回传至侍庄派出所综合指挥室的“智慧大脑”。3D指挥地图上,警力分布、监控画面、处置进度一览无余,指挥员指尖轻点,指令便精准直达现场民警。这场夏日盛会,在“空中智慧眼”与“地面敏捷警力”的协同下,成为市民安心享受的欢乐海洋。

8月的午后,城区某水塘边,4名儿童正踩着湿滑的岸石往深水区走。巡航的“云鹰”立刻启动语音警示:“此处水深危险,请尽快离开!”位置信息同步推送至附近民警,一场可能的溺水事故被消弭于无形。

“传统巡逻有盲区,我们的答案,在空中。”灌云公安结合山水相依的地形,创新打造“机巢+航线+场景”的低空警务新模式,规划了“广场—步行街—美食街”“灌河—临港产业区—沿海滩涂”等13条固定巡航路线,开发出22类无人机实战应用场景,形成“每日自动巡航+突发警情一键调度”的低空鹰眼矩阵。通过低空智眼系统,大型活动安保警力投入减少30%,应急响应时间明显缩短。

“蓝色枫桥”延伸触角

让服务踏浪而来

晨光洒向海面,“32211”巡逻执法艇根据智防平台预警,迅速锁定一艘非法捕捞渔船。民警快速登船拦截,并与农业农村局执法人员协同作战,现场查获海产品800余斤,高效制止了违法行为。

海域治理,难在“广”与“动”,解法是“联”与“智”。灌云公安将“枫桥经验”从陆地延伸至蔚蓝,联合海事、渔政等部门建立海上联勤指挥中心,搭建智防平台,通过设置“电子虚拟浮标”划定生态红线,船只越界即自动预警,巡逻艇与无人机随即联动出击。

今年4月,一艘外地货轮因水深不足被困临港海域,联勤中心接到求助后,迅速调度巡逻艇运送物资,并同步协调海事部门疏浚航道,3小时内化险为夷。货轮船长由衷感叹:“你们真是海上的‘及时雨’!”

据统计,该智防平台今年以来已累计预警越界船只20余艘,联合处置各类涉海警情7起,真正实现了“数据多跑路,舰艇快出击”。

“地网智枢”激活末梢

让守护扎根街巷

“快看,是机器狗!”在灌云九龙港广场,一位特殊的“警员”吸引了众人的目光。这款列装的警用机器狗凭借其仿生四足,能灵活穿梭于巷道、陡坡等复杂区域,与特警队员形成“高低搭配”,有效弥补传统巡防的最后一米短板。与之协同的无人巡逻车,则依托高清摄像头与语音交互系统,全天候守护着社区角落与人流密集区。

比不知疲倦的机器哨兵更温暖的,是数字技术赋能的人间烟火气。为激活群防群治的“神经末梢”,灌云公安创新开发“红岛义警”智能管理平台。义警通过APP即可上报治安信息、接收预警任务,实现“线索一键传、任务一键派、成效一键查”,将分散的民间力量整合为高效的“数字兵团”。

盛夏的夜晚,义警王师傅在巡逻时发现一辆轿车车门未锁,车内留有笔记本电脑。他立即通过“红岛义警”APP上传位置,民警5分钟内便赶到现场并联系上车主。“现在用手机就能当‘哨兵’,比以前跑派出所方便多了!”王师傅的笑容,正是科技赋能下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最生动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