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青田书院的“非遗唤醒计划”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走进抚州市图书馆,牵手“赓续文化 经典永传”传统文化阅读节,为一群特别的“小小非遗传承人”,带来了一场古籍修复的探秘体验。
三十余组8-12岁的亲子家庭,在诗词、古籍与针线中,度过了一个充满智慧与欢笑的下午。
活动从古诗词共读开始。当孩子们在老师带领下朗读苏轼《和董传留别》时,“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不再只是课本上的诗句,而成为了与古人对话的起点。
古籍修复小课堂
对话“古籍医生”,触摸历史的脉搏
青田书院院长洪志文老师(金溪雕版印刷非遗传承人)给大家带来了古籍修复小课堂。洪老师通过精心准备的PPT,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孩子们揭开了古籍修复的神秘面纱。
从认识古籍到如何诊断古籍的“伤病”,到修复工具的介绍,洪老师娓娓道来。更让孩子们兴奋的是,洪老师还带来了多本珍贵的实体古籍进行展示,让大家可以近距离观察古籍的纸张、墨迹与装帧。孩子们围着洪老师,眼中充满了好奇与惊叹,仿佛在聆听一位“古籍医生”讲述他与时间赛跑的故事。
在“古籍探秘之旅”环节,老师抛出了一个个有趣的问题:“大家猜猜,在没有现代胶水的古代,书本是怎么装订在一起的?”“为什么有些古籍的纸张会发黄变脆?”
孩子们争先恐后地举起小手,答案天马行空,充满了童真与想象力。在一问一答间,知识的火花被彻底点燃,刚才在课堂上学到的内容,也在这个互动中得到了巩固和升华。
线装书制作体验活动
指尖传承,我是小小线装匠人
了解了古籍的珍贵,更要体验创造的喜悦。活动的压轴环节——线装书制作体验,将现场气氛推向了高潮。
在老师和家长的帮助下,孩子们拿起针线,有模有样地开始穿针、引线、装订。从小心翼翼到熟练流畅,一针一线之间,不仅是在制作一本书,更是在与千年前的工匠精神对话。当一本本古色古香的线装书在手中“诞生”时,孩子们脸上洋溢的成就感,是对这场体验最好的肯定。
家长们纷纷感慨:“这样的活动太有意义了,孩子不仅玩得开心,更学到了课本上没有的知识。”
非遗的传承,不在于枯燥的说教,而在于这样生动有趣的“唤醒”。当古诗不再是冰冷的文字,当古籍不再是玻璃柜里的展品,文化便真正地“活”了起来。
本次“非遗唤醒计划”圆满结束,但文化的旅程仍在继续。青田书院将继续携手,在孩子心中播下更多传统文化的种子!


)
)
)
)
)
)
)
)
是一种异双官能团PEG衍生物(nhs活性酯))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