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它们不再是冰冷的科技符号,而是融入生活的同行者 “百变机器人”燃爆乌镇超级体验馆 本报记者 王晶 邹宸
![]() |
| 本报记者现场体验与宇树科技机器人“格斗” 新华社发 |
![]() |
| 机器人理疗师提供肩颈放松服务 邹宸 摄 |
![]() |
| 零售机器人精准抓取商品 邹宸 摄 |
![]() |
“砰!”拳套精准对撞出脆响,宇树科技G1格斗机器人的高踢腿带起阵阵气流;不远处,机械臂正优雅地转动手腕,为咖啡拉花勾勒出细腻纹路;AI导览机器人的语音播报在人群中响起:“前方50米‘智趣小屋’,机器人理疗师可提供肩颈放松服务”……
11月6日,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互联网之光”博览会启幕,乌镇互联网之光博览中心的“超级体验馆”里,各类机器人早已各就各位,金属关节的转动声、算法驱动的响应声与观众的惊叹声交织,一场“机器人当家”的沉浸式科技盛宴就此拉开序幕。
解锁娱乐消费新趋势——
“机器人李小龙”擂台争霸,语音点单秒响应
刚踏入“赛BOT SHOW场”,大家的目光就被中央的格斗擂台牢牢吸引。来自宇树科技的G1格斗款人形机器人正与体验者展开实时对决,出拳快如闪电,扫腿精准利落,即便被对手逼到擂台边缘,也能凭借先进的动态平衡算法灵活转身,甚至偶尔失衡倒地后,几秒内也能自主起身再战。
围观的人群纷纷举起手机记录精彩瞬间——抬手、躲闪、出击的动作被精准捕捉,G1的响应快到几乎无延迟,每一次攻防对抗都充满真实张力。“它也被大家亲切地称为‘机器人界的李小龙’。”宇树科技市场经理初阳告诉记者,大会期间,每天都有几场机器人格斗比赛上演。作为行业前沿技术的具象化呈现,G1格斗款人形机器人以无限接近人类的运动协调性,既让观众直观感受到具身智能的突破,更印证了AI从“数据智能”向“行动智能”转型的步伐。
从热血竞技场转向生活服务区,机器人的“便民技能”同样让人眼前一亮。“Cafe+机器人”咖啡亭前,机械臂有条不紊地完成研磨、萃取等一系列操作,短短90秒,一杯温热的拿铁就递到了手中,“您的定制咖啡请拿好,已根据常见口味偏好调整浓度。”机器人用温和的语音提示道。
一旁,来自浙江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的零售机器人“小i”灵活穿梭在人群中。无需手动操作,只要对着它随口说一句“想要一包坚果”或“来瓶矿泉水”,内置的智能语音交互系统便会立刻精准识别需求,机械臂随即灵活转动,在储物格中精准定位目标商品,指尖的压力传感器巧妙把控力度,稳稳捡拾后缓缓递到人们手中,全程不过十几秒。
“这款零售机器人不仅能实现‘语音点单、精准递送’,更能24小时不间断替代店员作业。”现场工作人员介绍,机器人搭载了智能客流分析模块,可根据人群密度调整移动路线,主动向潜在消费者推荐商品完成智能引流,同时支持库存实时监控与自动补货提醒,大幅降低人工运营成本。
重构健康生活新场景——
“外骨骼”巧搭积木,AI“中医”精准把脉
如果说竞技与服务机器人展现了科技的酷炫,那么“智趣小屋”与场馆里的导览机器人,则让科技的温度触手可及。
在“智趣小屋”内,科技与生活的融合无不彰显着温暖底色——机器人理疗师正为体验者提供专业服务,机械臂通过压力传感器精准把控力度,轻柔的按压、揉捏让紧绷的肌肉渐渐放松;AI“中医”则通过特制传感器捕捉脉象数据,结合大模型快速生成个性化健康建议,连饮食禁忌都标注得一清二楚。
更让人着迷的还有外骨骼机器人体验区,体验者只需穿戴好外骨骼设备,轻轻抬手、弯腰,身旁的机器人便能同步做出动作,精准完成搭积木、搬重物等操作。
“具身智能以物理实体为载体,正在搭建数字与物理世界的关键桥梁。”浙江灵巧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市场拓展总监范祥如告诉记者,当大模型在数字世界完成“感知理解”的认知飞跃,人工智能正迫切需要突破屏幕边界。在此次大会上,他们还将首发“人手灵巧操作数据集”,针对当前灵巧操作领域缺乏有效数据支撑的行业痛点,该数据集可实现大规模、低成本的数据采集,更创新性地提供了“人手操作数据-仿真环境-物理接触力建模”的全流程技术路径,“为具身智能在精细操作场景的算法训练与技术落地提供核心数据支撑,填补了行业空白。”
走出“智趣小屋”,场馆里的AI导览机器人成为最忙碌的“引路者”,它们胸前的LED动态指引屏实时显示最优路线,遇到咨询的观众,能立刻用清晰的语音解答。浙江朗域视觉科技有限公司商务经理程杰介绍,其AI智能导览服务机器人目前已部署于国内30个省份和国外的中东地区,用“AI交互+动态响应+数据融合”重塑服务体验,“我们提供一套集成的服务系统,包括智能解说、互动问答、引导和数据分析,集成了物联网技术、多语言模型和AI代理,解决方案在中国排名首位。”此外,其交通枢纽服务机器人支持9国语种切换,能精准回应路线、票务等各类查询,目前已在杭州萧山国际机场落地运营,让智慧出行不再遥远。
构建未来生活新范式——
机器人不再是橱窗里的展品,而是融入生活肌理的伙伴
“这是我第二次参会,明显感觉到机器人变多了,科技含量也更高了。”带着孩子体验机器狗表演的徐女士笑着说,孩子正兴奋地操控着机器狗,看着它稳稳跨过障碍、灵活转身,眼里满是好奇与向往。
徐女士的感受,正是本届“互联网之光”博览会最真实的写照——机器人不再是橱窗里的展品,而是融入生活肌理的伙伴。
从竞技赛场到厨房餐桌,从导览服务到健康理疗,“超级体验馆里”的每一台机器人,都在用一次次精准的操作、一场场生动的互动,诉说着“人工智能+”的无限可能。它们不再是冰冷的科技符号,而是渗透进饮食、出行、健康等生活方方面面的同行者,让“科技服务于人”的理念从抽象概念变得具体可感。
这里的每一次人机互动,都是全球AI从“数据智能”向“行动智能”转型的生动缩影;每一个创新场景,都在勾勒人机共生的未来图景。凡此种种,正是“互联网之光”照亮的方向——以AI为纽带,让科技有温度、让生活有质感。当机器人承包了吃喝住行,当智能融入了日常点滴,人机共生的画卷正徐徐展开,引领我们共同奔赴更智能、更美好的未来。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