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图书馆【今日主播】影视鉴赏——少年的你(咸阳图书馆营业时间) 99xcs.com

少年的你

2019年10月25日,由曾国祥执导,周冬雨、易烊千玺领衔主演的《少年的你》登陆中国大陆院线。这部改编自玖月晞小说《少年的你,如此美丽》的影片,以校园霸凌为核心议题,凭借细腻的现实刻画与深刻的人性洞察,不仅斩获15.58亿元票房,更一举包揽第39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女主角等7项大奖,成为华语现实主义电影的标杆之作。它撕开了校园光鲜表象下的阴暗角落,用两个少年的相互救赎,叩问着家庭、学校与社会对“少年困境”的责任缺失。

《少年的你》的故事,扎根于高考前夕的高压校园语境。优等生陈念一心备考,渴望通过高考逃离压抑的小城,却因目睹同学胡小蝶不堪霸凌自杀,成为下一个被霸凌的目标——魏莱为首的三人组,用剪头发、拍裸照、围堵殴打等方式,将陈念拖入恐惧的深渊。

与此同时,辍学游荡的小混混刘北山闯入她的生活,这个看似冷漠的少年,却在陈念最无助时伸出援手。两人如同黑暗中的微光,约定“你保护世界,我保护你”:刘北山每天默默跟在陈念身后护送她回家,陈念则帮刘北山补习功课,为他描绘“正常生活”的可能。

然而,霸凌的升级最终酿成悲剧——陈念在反抗中失手推倒魏莱,致其死亡。为了让陈念顺利参加高考,刘北山精心设计“顶罪”计划,却在最后时刻与陈念共同选择面对真相,承担属于少年的代价。

影片最鲜明的特质,是曾国祥标志性的“现实主义笔触”——不回避残酷,却也不吝啬温暖。他没有将校园霸凌简化为“坏孩子欺负好孩子”的二元对立,而是深入挖掘每个角色的困境:魏莱的霸凌源于父母的功利主义与情感忽视,她看似嚣张的外表下,藏着对“复读”的极度恐惧;霸凌者之一的徐渺,是“从众作恶”的典型,既参与霸凌又害怕被孤立;而陈念的母亲因欠债躲躲藏藏,无法给予女儿足够保护,刘北山则自幼被父母抛弃,在底层摸爬滚打中学会用暴力伪装自己。这种对“恶的成因”与“善的底色”的双重呈现,让故事跳出了简单的道德批判,成为一面照见少年成长困境的镜子。

在拍摄手法上,影片的影像风格与主题高度契合,每一处细节都在传递情绪张力。首先是色调的运用——全片以冷灰、暗蓝为主色调,雨天场景贯穿始终:陈念被剪头发后淋着雨走在街头,刘北山撑着伞默默跟上;两人在暴雨中躲进小巷,分享一副耳机听《Fly》;魏莱死亡的夜晚,滂沱大雨模糊了罪恶的痕迹。

冷色调与雨天不仅营造出压抑、窒息的氛围,更象征着少年世界里挥之不去的阴霾。其次是镜头语言的精准——大量特写镜头聚焦演员的微表情:陈念被霸凌后颤抖的嘴角、眼眶里强忍的泪水;刘北山提到“妈妈”时瞬间软化的眼神、面对警察审讯时故作镇定的紧绷下颌。

周冬雨与易烊千玺用极具爆发力的“眼神戏”,将角色的恐惧、倔强与温柔传递得淋漓尽致,尤其是两人在狭窄出租屋里的对手戏,没有过多台词,仅靠眼神交流就完成了“彼此救赎”的情感传递。

《少年的你》上映后,引发了专业影评界的热烈讨论,其价值被多维度解读。豆瓣影评人“桃桃林林”则盛赞演员的表现:“周冬雨彻底打破了‘小妞电影’的标签,将陈念的脆弱与坚韧诠释得层次分明;而易烊千玺则完成了从偶像到演员的蜕变,他塑造的刘北山,既有底层少年的野气,又有不为人知的温柔,每一个眼神都充满故事感。”

也有部分评论提及影片的争议点,这些争议并未掩盖影片的核心价值——它成功让“校园霸凌”从“小众话题”变成公众热议的社会议题,推动了对少年心理健康的关注。影片的影响早已超越电影本身,延伸至社会与文化领域。影片中“你保护世界,我保护你”的台词,成为许多青少年表达“同伴支持”的符号,甚至有受霸凌者表示,影片让他们“有勇气向外界求助”。

在电影行业层面,《少年的你》证明了“现实主义题材+青年议题”的商业潜力——它既不是爆米花式的娱乐片,也不是晦涩的艺术片,而是用大众能共情的故事,实现了“口碑与票房的双赢”。同时,它也为华语电影树立了“青年演员与现实主义题材结合”的范例,推动了更多创作者关注“少年成长”“校园生态”等贴近现实的议题。

回望这部影片,它并非一部“完美之作”,却无疑是一部“有力量的作品”。曾国祥用镜头告诉我们:少年的世界里,既有霸凌的阴霾,也有救赎的微光;既有对现实的无奈,也有对未来的执着。《少年的你》最终留下的,不是对悲剧的叹息,而是对“守护少年”的呼吁,让每一个青春,都能远离阴霾,向阳生长。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