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彻底崩坏!投资近2亿美元,收益3000万,业内人士公开质疑(好莱坞电影称霸全球) 99xcs.com前言:

上周我特意去影院看了《创:战神》,散场时看着走廊里亮堂的灯光,长长舒了口气,总算从那种红蓝霓虹交替闪烁的"视觉轰炸"里逃出来了。

作为一个典型的I人,我对夜店向来避之不及,而这部电影简直把电影院改造成了大型夜店现场,两个小时看下来,比加班写方案还累。

其实早在2010年看《创:战纪》时,我就有过类似的煎熬体验。但这次不同,《创:战神》不仅没解决前作的问题,反而把所有短板都放大了。

久久小常识(www.99xcs.com)™

《创:战神》票房崩坏

这部10月中旬在内地上映的好莱坞大片,如今票房口碑双扑街的结局,与其说是意外,不如说是早有预兆。先看最直观的票房数据,这玩意儿骗不了人。

《创:战神》北美首周在4000多家影院开画,只拿到3200万美元票房,比迪士尼预期的足足少了1000万。

更丢人的是,它的首映日票房居然不如杰瑞德・莱托之前的大烂片《莫比亚斯》,要知道《莫比亚斯》当年可是被群嘲为"票房毒药代表作"。

海外市场同样惨淡,首周仅收2600万美元,全球加起来才6000万出头。这个数字有多难看?对比一下就知道了。

影片的净制作成本是1.8亿美金,按照好莱坞"票房需达到成本3倍才能回本"的行业规律,它至少要拿到5.4亿美元全球票房才有可能盈利。

现在首周刚过6000万,后续票房乏力的情况下,迪士尼这次大概率要亏掉1亿美金以上。

国内市场更不用说,首映日票房才500多万,预测总票房也就3400万人民币,连塞牙缝都不够。票房崩了,口碑更是一塌糊涂。

烂番茄上200多个媒体评价里,新鲜度只有53%,连及格线都没到;观众评分网站Cinemascore给的是B+,在好莱坞大片里属于中下游水平。

英国《每日电讯报》的评论最狠,直接说"看完这部影片,只想AI尽快占领好莱坞",这话虽然夸张,但确实说出了不少观众的心声。

为啥这部砸了大价钱的科幻片会落到这个地步?咱们得从根上捋一捋,这事儿其实早有伏笔。首先得说说《创》这个IP的底子。

1982年第一部《电子世界争霸赛》其实票房平平,但因为在视觉技术和电子世界设定上太先锋,成了科幻迷心中的"cult经典"。

2010年的《创:战纪》能拿到全球4亿美元票房,纯属占了天时地利,那会儿《阿凡达》刚把3D技术带火,观众对视觉奇观极度渴望,再加上法国电音天团"蠢朋克"制作的神级配乐,三者凑在一起才造就了那次成功。

久久小常识(www.99xcs.com)™

3D特效不吃香了

但到了《创:战神》,当年的优势全没了。3D特效现在成了影院标配,观众早就审美疲劳;"蠢朋克"已经解散,这次换成"九寸钉"配乐,味道完全不对,就像老菜馆换了主厨,再怎么做也不是原来的滋味。

更要命的是,制作方居然放弃了系列最核心的"电子世界奇幻感",把主战场搬到了现实世界,变成了普通的摩托追逐、飞机互射,活脱脱一部三流超英片。

剧情拉胯更是致命伤。按理说科幻片的核心是创意,但这部片子翻来覆去还是讲AI自我觉醒那套老掉牙的故事。

从《黑客帝国》到《人工智能》,再到去年的《瞬息全宇宙》,这个主题被聊了几十年,观众早就听腻了。

《创:战神》不仅没给出任何新角度,还把核心冲突简化成"自大反派+企业争斗"的无聊套路,全片就是打打跑跑,既没深度也没新意。

我看片时旁边坐了个小伙子,中途至少打了三次哈欠,散场时他跟同伴吐槽:"这剧情还不如我玩的科幻游戏有逻辑,反派女二被水管喷一下就愣住不杀人,这智商怎么当反派?"

这话虽然直白,但戳中了要害,整部电影的剧情就像一锅乱炖,角色全是工具人,Bug多到让人出戏。

说到角色,就不能不提男主角杰瑞德・莱托。这人既是主演又是制片人,据说当年迪士尼因为《创:战纪》表现一般想搁置续集,是他死缠烂打才把项目推进下去。

可他塑造的AI角色"Ares",简直是灾难级表演:一头长发配大胡子,全程双目失焦,表情木讷得像块石头,说是演AI,倒不如说就是本色出演的"木头人"。

久久小常识(www.99xcs.com)™

业内人士公开质疑

更有意思的是业内对他的质疑。有经纪人公开吐槽:"现在连法斯宾德、康伯巴奇这些戏骨都难拿主角,为啥要找一个既撑不起票房,个人声誉还有问号的人?"这话不是空穴来风,前段时间刚传出多名女性对他的指控,虽然最后没了下文,但无疑给影片又添了层阴影。

不过平心而论,《创:战神》的失败,不能全怪杰瑞德・莱托一个人。就算换个影帝来演,这片子该扑还是得扑,因为从剧本阶段就注定了失败。

这背后其实是好莱坞这些年的通病:创意枯竭,只会啃老IP,把观众当傻子糊弄。迪士尼这些年就像个守着金山的败家子,总想把祖上的宝贝全变现。

《狮子王》《美女与野兽》这些合家欢IP翻拍还能赚点钱,但《创》这种本身就小众的IP,根本经不起这么折腾。

1982年的第一部是给极客和硬核科幻迷看的,2010年的第二部靠技术风口火了一把,到了2025年的这部,既想留住老粉,又想吸引新观众,结果两边都不讨好。

老粉觉得丢了灵魂,新观众觉得看不懂,只能靠霓虹灯光装门面。这种"两头不靠"的尴尬,在票房数据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那些看着第一部长大的老粉现在都五六十岁了,未必愿意进影院看这种"夜店风"电影;当年被《创:战纪》吸引的年轻人如今也奔四了,对这种没剧情的视觉轰炸早就没了兴趣。

那电影到底拍给谁看?没人能说清楚。更讽刺的是,影片讲的是AI觉醒,可制作过程却充满了"反智"味道。

好莱坞现在似乎陷入了一个怪圈:只要砸钱做特效、拉来明星,就算剧情一塌糊涂也敢拍。从《闪电侠》到《白雪公主》,再到这次的《创:战神》,全是同一个路数,用技术包装空洞的内容,以为观众会为特效买单。

但观众早就不吃这一套了。现在大家进影院,要么看能让人笑出声的喜剧,要么看能戳中情绪的剧情片,要么看逻辑严谨的硬核科幻。

像《创:战神》这样,除了红蓝灯光晃眼睛啥都没有的片子,谁愿意花几十块钱遭罪?有网友说得好:"我要是想蹦迪,直接去夜店就行,犯不着在电影院看两个小时木头人演戏。"

如今迪士尼已经宣布不再继续《创》系列了,这个折腾了四十多年的IP,算是彻底凉在了1.8亿美金的投资里。

这事儿其实给所有好莱坞大厂提了个醒:IP不是万能的,特效救不了烂剧本。

当年好莱坞靠创意征服世界,现在却把创意丢了,一门心思搞IP翻拍和特效堆砌,长此以往,迟早要被观众抛弃。

久久小常识(www.99xcs.com)™

结语:

最后说句实在的,我看完《创:战神》最大的感受,不是失望,而是可惜。可惜了1.8亿美金的投资,可惜了《创》这个曾经有过辉煌的IP,更可惜了观众的时间。

希望这次惨败能让好莱坞好好反思一下:电影的核心到底是什么?是霓虹灯光和明星脸,还是能打动人心的故事?

要是想不明白这个问题,未来还会有更多"《创:战神》"式的失败在等着他们。毕竟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你糊弄观众一次,观众就会用脚投票给你一个教训。

久久小常识(www.99xc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