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着言不由衷的话,带着伪善的面具。”
30 年前郑智化在《水手》里唱的歌词,没想到会在 2025 年的秋天,成了部分网友怼他的 “武器”。
10 月 25 号下午两点多,这位 64 岁的台湾歌手突然在社交账号上开炮,字字扎心:“深圳机场对残疾人的服务,简直没人性!” 紧接着的描述更让人揪心 —— 升降车停在机门边,离机舱地板足足 25 公分高,轮椅根本推不上去,自己腿使不上劲跨不过去,只能 “连滚带爬” 登机,而操纵升降车的司机还冷眼旁观,死活不肯把升降板再调高一点。
消息一出,评论区瞬间沸腾。要知道,郑智化可不是普通艺人,三岁因小儿麻痹落下残疾,7 岁前只能爬行,两条腿各挨了 6 刀才勉强能靠双拐走路的他,早成了 “身残志坚” 的代名词。当年那首 “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曾陪着多少人熬过人生低谷。如今这样一位 “励志偶像” 控诉被公共服务冷落,网友的怒火当即烧向深圳机场,“无障碍设施是摆设吗?”“司机也太冷漠了” 的声讨刷满屏幕。
就在舆论一边倒骂机场 “冷血” 的时候,剧情突然来了个 180 度大转弯。
深圳机场反应极快,当天就连着发了两次道歉,说司机是按规章制度操作的,但还是要为服务不到位致歉。更关键的是,机场直接甩出了登机全程的监控视频 —— 画面里根本没有 “连滚带爬” 的狼狈,反倒是工作人员推着轮椅一路送到机舱门,两名员工一左一右搀扶着郑智化,其中一人还弯腰抱起他的双腿,小心翼翼地帮他挪进机舱,全程动作都很轻柔。
视频一曝光,网友们的态度立马变了。之前骂机场的人沉默了,不少人转而吐槽郑智化:“这叫连滚带爬?明明是被好好照顾着”“25 公分的落差确实存在,但工作人员不是帮你了吗”“作为公众人物说话也太夸张了”。还有人翻出他的老歌歌词调侃:“这是自己唱的‘伪善的面具’照进现实了?” 评论区画风彻底反转,甚至出现了 “以后不用再来了” 的过激言论。
舆论发酵到 10 月 27 号下午,郑智化终于再次发文,这次不是吐槽,而是道歉。
他在文中坦承,“连滚带爬” 那四个字,是登机不顺时一时气头上的话,确实说得不妥,特地为这个措辞道歉。但话锋一转,他也提到要感谢推轮椅的小哥和其他服务人员,还特意说 “希望不要因为我的情绪化表达,影响到他们”。最后那句更是戳中人心:“比起我个人的感受,这件事能让大家关注到少数群体的利益,才更有意义”。
这番道歉算是给激烈的舆论降了温,但争论并没停。有人觉得他认错态度诚恳,毕竟身体不便时容易急躁;也有人不买账,认为公众人物不能随口说 “没人性”,这是在抹黑机场和工作人员,道歉得再诚恳点才行。
这时候,同为残疾歌手的李琛站出来说了句公道话,他说自己也有过被 “抬着上飞机” 的经历,虽然有人帮忙,但那种尴尬和不安是真的。这话一下子点透了关键 —— 郑智化的用词可能夸张,但他遭遇的困境是实打实的。
郑智化道歉后,《经济观察报》在 10 月 28 号直接发文力挺,标题就很鲜明:“郑智化无需道歉”。
文章里说,郑智化作为残疾人,遇到登机障碍是真实存在的,换成任何人都可能发火吐槽,这是他的权利。虽然 “连滚带爬” 说得有点冲,但他愿意为情绪用词道歉是情分,不是本分,更没必要因为网友骂了就低头。央视网也跟着发声,说公共讨论别盯着 “措辞完美”,比起纠结他说没说重话,不如看看 8500 万残疾人出门有多难。
但反对的声音也很尖锐。有网友算了笔账:深圳机场每年服务上百万特殊旅客,这次明明安排了专人协助,却被说成 “没人性”,工作人员得多委屈?还有人翻出郑智化的过往经历,说他向来性格叛逆,当年连中考都故意考差反抗束缚,这次会不会又是一时任性口无遮拦?
其实两边争的根本不是 “谁对谁错”,而是 “公共服务该做到哪一步”。机场说按规定留 20 公分安全距离,没做错;郑智化说轮椅推不上去,不方便也是真的。
就像正义网说的,残障人士要的不是被抬着抱着,而是能自己顺顺利利通行的真正 “无障碍” 服务。
对于这样的事情,大家有什么看法呢?
)
)
)
)
)
特种设备生产许可证办理条件(起重机械生产许可证增加制造地址怎么填))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