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些年,经典剧目屡屡被翻拍,大家耳熟能详的《红楼梦》《西游记》《宝莲灯》和《少年包青天》等,都有了新的版本。每一部新剧的诞生,导演们总是强调“创新”,但对于那些熟悉老版的观众来说,一打开电视,就会发现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新剧的华丽外表无法掩盖其失去的经典气质,明明是同样的角色,怎么表现得差异这么大呢?
比如1987版《红楼梦》,这部剧由王扶林导演历时三年拍摄,选角环节更是遍布全国,力求找到那些“像从书里走出来”的演员。可是后来的翻拍版本,却有不少匆忙开机的情况,连角色的基本气质都没有深入了解。
《红楼梦》中的贾母是贾府的“定海神针”,她既具备贵气,又充满对孙辈的慈爱,同时又有管束全家的威严。1987版的贾母由李婷老师出演,她天生就带着富态,杨树云为她设计了“长寿眉”,眼尾微微上扬,不用多说,坐在那里就能展现出那股不可忽视的气场,恰如原著中“福寿双全的大家长”。然而,在2010年李少红导演的翻拍版本中,周采芹饰演的贾母给人一种完全不同的感觉。她脸颊凹陷,身姿颤巍,步态飘忽,看上去就不像是贾府的老太太,反而像一个生活在国外的陌生人,无法体现出那份沉稳和威严。
同样的情况出现在《红楼梦》中的贾元春一角。贾元春是贾府唯一的皇妃,回府时既要展现皇家威仪,又要表达对家人的牵挂。1987版的成梅饰演的元春,衣着典雅,黄绸刺绣的袍子和点翠凤冠相得益彰,与成梅端庄大气的气质完美融合。而2010版中的王彦华饰演的元春则显得有些过于夸张,衣服肥大,头冠沉重,妆容也完全没有那份皇家气派,完全破坏了元春这个角色的精髓。
再比如,刘姥姥这个角色,原著中她是乡下的贫农,虽然身世低微,却不能失去骨气,且要展现出世事通达的智慧。1987版由沙玉华饰演的刘姥姥,完美地呈现了这一形象。她为贴合角色,特意晒黑了皮肤,脸上布满褶子,穿着粗布衣裳,演绎得活灵活现。她第一次进入贾府时,手搓着衣角,低声细语,又不失得体的幽默,展现出一个“世事练达的乡下老妪”的形象。可是,2024年的电影《红楼梦之金玉良缘》里,丁嘉丽饰演的刘姥姥则完全偏离了这一形象。她的妆容油腻,衣服华丽,甚至有点暴发户的感觉,眼神也浮躁,根本没有刘姥姥那份老练与智慧。
再说到《西游记》里的杏仙角色,这个角色要求既要有仙气,又不能失去树精的灵动。1986年版的杏仙由王苓华饰演,凭借她柔美的舞姿和巧妙的化妆,完美诠释了这一形象。她的妆容简洁,身穿粉色纱裙,眉间点着一颗杏花钿,看起来仿佛从云雾中飘然而出。可2011年版《西游记》中,栗安饰演的杏仙则显得过于刻意。她的头发被做成树枝状,衣服上缝满了杏花,妆容也不自然,动作浮夸,完全失去了角色的灵气。
翻拍剧之所以不能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演员和制作团队急于赶工期,而忽视了角色的本质。以《宝莲灯》中的沉香为例,这个角色是少年英雄,既要展现出稚气,又要有“救母心切”的坚定。2005年版《宝莲灯》中的曹骏,年仅16岁,脸上带着婴儿肥,眼神中充满了光芒,演技也非常到位。而2026年电影《宝莲灯?赤子之心》中的潘元甲,年近三十,外形和气质明显老化,根本不像一个刚刚成年的少年英雄。
更令人遗憾的是,翻拍剧不仅仅在演员选择上失误,很多时候也对原著的理解不到位。比如《少年包青天》中的八贤王,2000年版的陈道明演绎的八贤王威严十足,眼神深邃,尽显王爷风范。而2026年版的黄彦饰演的八贤王,肩膀耸着、姿势不挺,眼神迷离,虽然穿着华丽的蟒袍,却缺乏王爷应有的气质。
经典剧目并不是不能翻拍,但若想翻拍得好,首先要真正读懂原著,理解角色的内涵,像老版那样严谨且敬业。如今的一些翻拍剧,往往只着眼于流量和短期收益,忽视了角色和剧作的深度,最终导致经典的形象被破坏,观众的口碑也随之下滑。
)
)
)
)
)
)
)
)
)

)
)
)
)
(牙齿不齐下巴后移怎么办))
(下颚怎么减))